2月15日,我國首個甲醇制氫加氫一體站在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投入使用,每天可產出1000公斤99.999%高純度氫氣。據悉,該項目為我國加氫站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路徑,加快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的氫能供應網絡,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據了解,該項目依托中石化集團自主研發的分布式甲醇制氫系統,占地面積僅64平方米,易于推廣復制。生產過程中無固廢影響、無廢水外排、無尾氣污染,且相比加氫站傳統用氫方式成本可降低20%以上。
近年來,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全面布局氫氣制、儲、運、加、用等環節,構筑包括氫氣制取、氫能裝備制造、氫燃料電池及其配套零部件、氫燃料電池整車、氫能分布式電源及氫能技術研發檢測等在內的氫能產業生態鏈。此次與中國石化在一體站建設、裝備制造和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進一步提升大連片區氫能產業能級。
為豐富和拓展氫能應用場景,中石化綜合加能站項目同日集中開工建設。將建設6座集制氫、加氫、加油、加LNG、充電、綜合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加能站。中石化大連氫能裝備產業園正式簽約。產業園將開展甲醇制氫裝備及零部件研發和生產,為全國制氫加氫一體站建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預計年產值可達20億元,計劃今年10月投產。
北方氫谷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也在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同步揭牌,并以此為依托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級氫能源人力資源產業園。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構建完善開放的產業體系和人才引進模式,打造全國氫能源領域的人才高地、創新高地和科研成果轉化高地。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