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極星氫能網獲悉,近日,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崔寨產業園一期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公示,該項目工程總投資8億元,建設周期12個月。
該項目建設方為濟南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濟南綠動”),濟南綠動2021年12月在起步區注冊成立,是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國氫科技”)的全資子公司,是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簡稱“國家電投”)的三級單位,是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的建設主體。
據了解,濟南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項目是國家電投集團布局的氫能產業基地之一,2021年11月,國氫科技與起步區政府簽署《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合作協議”),2022年3月,雙方進一步簽署《補充協議》。根據合作協議及補充協議約定:
雙方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開展起步區碳中和新能源利用研究及規劃,開展氫能規模應用示范,創建氫能產業研發創新中心, 建設燃料電池裝備制造基地,成立氫能產業專項基金。
2022-2026年,國氫科技將在起步區崔寨片區建成15萬平方米產業園,占地約225畝。產業園主要建設固定式供能燃料電池、車用燃料電池、空冷燃料電池、關鍵核心零部件 等生產線,以及燃料電池研發實驗室。
計劃先行建設一期項目,主要生產燃料電池系列產品,包括車用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固定式供能燃料電池電堆配套產能的石墨雙極板、固定式供能燃料電池發電裝置等。
2022年3月15日,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項目開工。該項目總投資100億元,一期投資40億元,將開展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研發,打造國家級氫能創新平臺,建設燃料電池裝備制造基地,推進氫能在交通、供能等領域全面應用。該基地也是國家電投面向華北和中原地區、輻射黃河流域、京津冀及環渤海經濟圈的產業基地。
重點開展供能燃料電池、空冷燃料電池及關鍵技術研發,擬建設氫能產業研發創新中心、高水平研發實驗室,同時建設由車用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等4條生產線組成的燃料電池裝備制造基地,并成立氫能產業專項基金,建設各領域氫能應用示范項目,推動氫能在交通、供能、工業等各領域規模應用,推進形成氫能產業生態,打造氫能應用示范區。
項目建成后,預計2025年底可達到萬臺產能,2030年底前達到不低于10萬臺產能,將帶動氫能產業上下游企業集聚,為起步區引進氫能高端研發人員,打造全球領先的氫能產業生態圈。
據此次公布的文件顯示,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崔寨產業園位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崔寨片區原路寨村區域,東臨青寧溝及山東英才學院北校區。項目占地面積149600m2(約225畝),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一期項目用地面積為 55560m2。項目工程總投資80000萬元,建設周期12個月,一期工程利用崔寨產業園東側用地,由南向北依次布置活化標定車間配電室、活化標定車間、儲加氫站、產品生產車間、發電裝置裝配調試車間、綜合水泵房及消防水池,儲加氫站位于園區東南角。
該項目基本組成如下所示:
項目一期工程主要生產燃料電池系列產品,包括:(1)0.5萬臺/a車用燃料電池電堆、0.5萬臺/a車用燃料電池系統;(2)0.1萬臺/a 固定式供能燃料電池電堆配套產能的石墨雙極板;(3)固定式供能燃料電池發電裝置裝配調試區。
主要產品用途如下所示:
(1)車用燃料電池電堆:用于車用燃料電池系統的組裝;
(2)車用燃料電池系統:用于新能源汽車;
(3)固定式供能燃料電池發電裝置:泛應用于商業樓宇、數據中心、獨立微網等分布式發電場景;
(4)石墨雙極板:用于生產采用石墨材料的電池電堆(車用燃料電池電堆采用的雙極板為鈦材料雙極板)。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