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兩會誕生首位氫能行業人大代表,其背后含義耐人尋味。
據了解,2023年全國兩會代表選舉期間,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強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這是我國氫能行業的首位全國人大代表。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或是氫能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的一個信號。
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研發及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與宇通客車、北汽福田、中通客車、蘇州金龍以及申龍客車等商用車企業都有合作關系。
人類對氫能的研究由來已久,我國氫能燃料汽車產業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當年上海神力科技成立是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探索的起點,2000年由神力配套的中國第一輛燃料電池游覽車裝機,2004年燃料電池游覽車出口韓國,此后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都有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
此后,由于氫能在運輸、儲藏、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下,一直沒有開展規模性的市場應用,這也為氫能的發展蒙上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2019年,氫能首度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其中以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主,出臺相關激勵政策。同年6月,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聯合17家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發起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發布了《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提出了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總體目標。
根據白皮書公布的目標,氫能將成為中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約為10%,年經濟產值超過10萬億元。從此,我國氫能發展步入快車道,并超越日本成為世界最大儲氫材料產銷國。
近幾年,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進一步加速,2021年,我國氫氣產能約為4100萬噸,氫氣產量約為3300萬噸,其中工業需求占比最大,交通需求增速最快。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該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這是我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同年6月15日,中國重汽、濰柴動力聯合發布全國首臺商業化氫內燃機重卡。
2023年兩會之際,氫能再一次引起業內關注。除了誕生我國首位氫能行業代表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張慶生;全國政協委員、蘭石集團董事長阮英;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兼齊魯分公司代表、黨委書記韓峰等紛紛提案氫能發展建議。
國內氫能市場日益蓬勃也引起外資的關注,據了解,今年4月份,松下研發生產的5kW純氫燃料電池將在中國市場正式發售。此前,2月24日,松下在中國的首個氫能燃料電池綜合能源利用項目已正式運行。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外資入局國內氫能市場,有望推動國內氫能產業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擴大我國氫能市場規模。
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在2030年碳達峰情景下,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達到3715萬噸,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增至1.3億噸。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