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然氣摻氫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但仍需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多方參與、利益共享為原則,加強天然氣摻氫示范項目的研究與布局,以推動天然氣摻氫產業規?;l展。
3月22日,《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及終端利用可行性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
《報告》指出,目前天然氣摻氫技術可充分利用已有成熟天然氣管網基礎設施,有利于實現氫能長距離、低成本運輸和大規模儲存,緩解天然氣供應壓力。同時,有利于降低終端碳排放強度,實現氫進萬家?!熬G氫價格下降是未來摻氫天然氣規?;l展的必然要求。樂觀情形下,2026年左右開始進入商業化導入階段,2042年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p>
“從技術可行性上來說,現階段通過評估后摻氫比可達10%,部分改造后進一步可提升至20%-30%,而更高的摻氫比需要實驗驗證和分析,缺乏系統的評估方法和數據。” 北京市煤氣熱力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道石研究院總工程師王洪建分析。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理事長劉賀明表示,我國天然氣摻氫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但仍需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多方參與、利益共享為原則,加強天然氣摻氫示范項目的研究與布局,以推動天然氣摻氫產業規模化發展。
劉賀明認為,天然氣摻氫技術的發展面臨三方面的挑戰:一是頂層設計方面還需要相關專項規劃及標準體系研究;二是在管網方面存在摻混均勻性、材料相容性等風險;三是在終端利用方面存在燃料互換性、安全性等影響?!霸谔烊粴夤艿罁綒漭斔秃徒K端利用上,我國應有自己的發展路線圖。
王洪建指出,我國天然氣摻氫產業起步晚但發展快,雖然已布局多項示范性項目,但多數處于前期研究階段,相關技術指標與成果較少且缺乏系統性梳理。
“當前天然氣摻氫標準化工作也處在起步階段,少量團體標準正在推進中,國家標準的缺失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天然氣管道摻氫技術的推廣應用?!?王洪建特別強調。
彭世垚也認為,國內現有天然氣摻氫項目,多處于研究和示范驗證階段?!皣鴥仁痉俄椖恳匀細饨K端應用為主,長輸或中高壓管道摻氫比的安全范圍仍不明晰,缺乏可借鑒的技術成果?!?/p>
“規?;脷?,長輸管道功能必不可少。儲運不是我國氫能產業規?;l展的掣肘,輸氫成本占到終端售價的40%-50%。未來,我們也將重點攻克長距離、高壓力摻氫純氫管道輸送、地下儲氣庫儲氫等關鍵技術,進一步降低成本。” 彭世垚說。
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圖
發展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及終端利用涉及政府、天然氣中下游企業、氫能中上游企業、科研院所與設計院、關鍵設備制造企業等多個主體,該如何解決現有問題和挑戰?
目前一些國家已開展摻氫天然氣技術的初步推廣,但現有的研究和實踐成果尚不能全面標準化,目前仍在積極推廣嘗試。 由于各國技術發展水平各異,因此需充分考慮中國對摻氫天然氣系統問題的研究水平,彌補現有天然氣摻氫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中的不足,探究適宜于中國天然氣摻氫輸送的建議。
《報告》指出,可以通過制定氫氣管道輸送專項規劃,統籌推進天然氣摻氫規?;瘧茫贫ㄟm合國情的天然氣摻氫產業發展路線圖。
王洪建認為,中國摻氫天然氣管道輸送示范項目的研究正逐步展開,國家層面的戰略性統籌規劃較少,相關技術標準尚不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等配套支撐也有待完善?!耙虼耍瑸榱藢崿F天然氣摻氫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應規劃部署天然氣摻氫輸送系統建設,確定中國天然氣摻氫管道輸送的相關技術指標,完善天然氣摻氫技術的政策保障體系。”
在發展的同時,需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天然氣摻氫產業安全監管、技術與運營管理標準體系,以確保天然氣摻氫產業健康安全有序發展。
《報告》建議,可加大對天然氣摻氫全產業鏈的補貼政策及金融政策。堅持市場主導與政策驅動并行,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補貼和退坡機制。
“未來還需要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成立國際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天然氣摻氫關機技術研究,實現氫進萬家?!蓖鹾榻ǚQ。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