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國石油宣布用現有天然氣管道長距離輸送氫氣的技術獲得了突破,為我國今后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遠距離氫能運輸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石油在寧夏銀川寧東天然氣摻氫管道示范平臺進行了天然氣管道輸氫加壓和測試,該天然氣管道中的氫氣比例已逐步達到24%,意味著每輸送100立方米摻氫天然氣中包括了24立方米的氫氣。經過了100天的測試運行,這條397公里長的天然氣管線,整體運行安全、穩定。
截止到2022年底,我國油氣管道的總里程達到18.5萬公里。以目前我國天然氣消費量計算,當摻氫比達到20%時,可運輸1000多萬噸氫氣,約合5600多億度綠電,氫氣成本也會大幅度下降。
為綠氫事業降本
有研究顯示,規模化是降低氫能成本的關鍵,一旦使用量上來,制氫成本每年會以20%-30%左右的速度下降,到2030年氫能產業鏈整體成本至少會下降50%。如何更高效便捷地把內蒙古乃至我國西部可再生能源項目富產的綠氫運送到東部市場需求旺盛的區域,一直是制約綠氫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國際能源網/氫能匯(微信公眾號:h2-2005)對目前國內管道的匯總后發現,已完工和在建擬建的純氫和摻氫管道,加總起來已經超1800公里(1800公里!我國輸氫管道建設突飛猛進!)。我國的輸氫管道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管道網絡鋪設有望形成加速上下游的支點,風光發電—綠電制氫—氫氣管輸等模式提供了一個降本的支點。
近日,氫能管道建設可以說是喜訊連連。4月10日,中國石化宣布,我國首條“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范工程被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我國氫氣長距離輸送管道進入新發展階段。
純氫管道輸送、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都能夠實現氫能的遠距離、大規模、低能耗運輸。我國的純氫管道規劃與建設剛剛起步,形成大規模輸氫能力需要較長的周期。而我國天然氣管網的“全國一張網”已基本建成,為我國發展天然氣摻氫產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條件,此次中國石油24%摻氫輸送技術完美實現,使得氫能以摻氫天然氣的形式開展儲運與利用,將是快速突破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瓶頸的主要方式。
31市對氫能管道建設提出扶持
就整體而言,我國管道輸氫技術尚處于跟跑階段,中國石油、浙江大學等代表性企業機構正在積極攻關突破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技術。我國從國家層面以及地方層面均出臺政策支持管道輸氫的發展,相關項目也處于有序推進中。
在政策支持方面,《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出,開展摻氫天然氣管道、純氫管道等試點示范;科技部2021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5個氫能與燃料電池專項中,其中一項為中低壓純氫與摻氫燃氣管道輸送及其應用關鍵技術,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牽頭承擔;科技部2022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7為純氫與天然氣摻氫長輸管道輸送及應用關鍵技術,由浙江大學牽頭開展。
在地方層面,北京、內蒙古、上海、山東等17個省,保定、定州、烏海、佛山等31個市在出臺的氫能專項政策中提出積極推進管道輸氫技術研究和試點示范。其中,寧夏、新鄉、盤州、青島西海岸提出了氫氣管道的建設目標,廣東、無錫、常熟制定了氫氣管道的相關設計建設規范標準,湖北、濰坊明確給予氫氣管道建設一定資金支持。
發展天然氣摻氫產業需要可再生能源制氫、儲氫、混氫、輸氫、提氫、用氫等全產業鏈技術的綜合發展,必將帶動從能源生產端到消費端在內的全產業鏈科技創新,進而提升我國能源領域高端裝備制造技術水平,催生能源產業轉型升級新動力。
近日,國家發改委官高技術司組織召開氫能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工作會議。科技部、工信部等13家機制成員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分別發言。會議列出了4個方面后續重點工作。其中第三項是“布局完善基礎設施,促進全鏈條降本增效”,這部分的建設內容是“支持和引導地方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研究提升氫能跨區域輸送能力,合理布局加注設施”,基礎設施不僅是加注設施的加氫站,還要從制氫的氫源到氫能跨區域輸送的儲運氫全鏈條發力。
氫輸送能力的強力增長指日可待!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