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我國首個萬噸級新能源制氫項目——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納日松光伏制氫產業示范項目(以下簡稱“納日松項目”)成功產出氫氣。該項目是三峽集團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推動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能源”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為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能源制氫示范項目探索新路徑,助力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資源戰略基地。
納日松項目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由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峽能源,股份代碼600905)與滿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資建設。項目利用采煤回填區建設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約為7.4億千瓦時,其中20%將直接輸送至當地電網,剩余80%用于氫氣生產。項目安裝15套1000Nm3/h(標方每小時)的堿水制氫裝備,年產氫氣約1萬噸、副產氧氣約8萬噸,主要應用于化工和交通領域。
氫能是打破現有能源領域行業板塊壁壘、實現不同能源形式之間深度融合的關鍵媒介,有助實現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筑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納日松項目將高效、密切結合太陽能與氫能兩大清潔能源,利用太陽能產出的綠電,將水通過電解水裝置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通過探索無污染、零排放的綠電制氫新模式來解決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并網存在的電力電量平衡與消納這一關鍵問題。
為了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納日松項目大規模使用萬安培級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電源代替傳統的晶閘管?!斑@是在全球綠電制氫行業首次大規模使用萬安培級IGBT電源作為堿性電解槽整流電源,可以使規模化制氫對電網更加友好,系統綜合轉化效率更高,對國內制氫電源的技術發展具有引領示范作用?!比龒{能源技術經濟中心副研究員季孟波表示。
納日松項目成功產氫將為我國綠電制氫規?;?、商業化發展積累寶貴經驗,助力我國提升氫能“制-儲-輸-用”產業鏈整體水平,為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綠色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