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氫能展整理:
政策法規
1、最高200萬元!大連啟動氫能源交通補助申報!
9月21日,遼寧大連市工信局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大連市2022年度氫能源交通工具推廣應用補助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根據申報指南,總質量18噸以上載貨汽車和牽引車車型系數按標準1.1倍計算;總質量32噸以上載貨汽車和牽引車車型系數按標準1.2倍計算。單車補助不超過車輛價格的50%,且不高于100萬元。對氫燃料電池船舶,按照總造價30%最高不超過200萬元予以補助。對氫燃料電池乘用車,予以每輛8萬元補助。各級財政補助總額不超過整機價格的50%。
2、工信部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推薦通知
9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度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工作的通知。推薦范圍中包含工業節能降碳技術、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等。其中工業節能降碳技術范圍包括,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氫、氫能利用、新型儲能與可再生能源協同利用、工業綠色微電網、電能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等。
企業動態
1、綠氫年產能1萬噸!京能電力將建豫北綠氫基地
9月22日,河南省滑縣人民政府與京能電力簽約,京能電力擬在安陽市滑縣投資建設豫北綠氫供應基地,項目總投資30億元,主要建設1個多能互補統一調控中心,新建1座50萬千瓦多能互補風力電站,1座年產綠電10億千瓦時,年產綠氫10000噸。
2、全球首臺!超百噸滿足產業化標準氫能礦用車亮相內蒙
9月21日,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礦,一輛大型藍色礦用車正在接受測試。這輛標注著“NTH150”代碼的“巨無霸”,就是即將交付使用的新型氫燃料與鋰電池混合動力礦用車,由內蒙古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這是全球首臺(套)滿足質量、安全、環境和服務等產業化標準的氫燃料礦用車。
3、年產10萬噸二氧化碳制綠色甲醇項目在連云港投產
9月25日,盛虹石化創新打造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綠色甲醇—新能源材料”綠色負碳產業鏈項目重要節點——10萬噸/年二氧化碳制綠色甲醇裝置正式在連云港徐圩投產。盛虹石化二氧化碳制綠色甲醇裝置采用國際先進的ETL專利技術,設計主動吸收二氧化碳規模15萬噸/年,可結合綠氫,轉化為10萬噸/年綠色甲醇,進而用于生產光伏新能源材料。
行業大勢
1、亞運會主火炬燃料:綠色甲醇!吉利提供!
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創新使用了廢碳再生的綠色甲醇作為燃料點燃主火炬,助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本次亞運會的火炬是由吉利控股集團生產制備并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同時,由吉利遠程甲醇動力重卡提供運輸保障。
2、覆蓋全產業鏈!河北氫能12項應用場景公布
9月21日,河北省科技廳、張家口市政府聯合舉辦河北省氫能產業創新應用場景專場發布會。此次發布會首次從場景業主方和技術提供方兩個維度,發布了12項應用場景,覆蓋氫能全產業鏈,將場景打造和科技招商結合起來,催生一批高成長性科技企業。
3、總投資350億!全國首個氫儲能調峰電站項目于新疆啟動
日前,源網荷儲集團氫儲能調峰電站項目在克拉瑪依正式啟動。該項目為國內首個規模化氫儲能調峰電站項目。2023年5月25日,上海嘉定區安亭鎮人民政府、嘉定氫能港、源網荷儲新能源集團帶隊落地克拉瑪依市氫儲能調峰電站及上下游產業鏈,該項目總投資達350億,坐落于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白堿灘區。今年7月,克拉瑪依區氫儲能調峰電站新型儲能示范項目——綠電制氫獲準備案,根據備案信息將配套10套制氫設備,總投資4億,計劃于2024年8月竣工。
4、到2023年底中國將控制全球一半制氫電解槽產能
國際能源署9月22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通貨膨脹導致新項目放緩,但中國在電解槽部署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到2023年底將控制全球制氫電解槽產能的一半,達到1.2吉瓦(12億瓦)。而2020年中國電解槽產能僅占全球產能的10%。
國際能源署表示,只要所有已宣布的項目得到實施,到2030年低碳氫的產量將達到3800萬噸。但通貨膨脹導致設備成本上升,一些項目已將其初始成本估算上調了50%。這讓該機構擔心,全球范圍內綠氫取代傳統灰氫的速度太慢。
國際視野
1、德國氫動力火車的“中國元素”
近日,德國巴伐利亞州完成氫動車組的首次測試運行,該州計劃在2040年前結束當地鐵路客運的柴油運營。氫動力火車“Mireo Plus H” 由德國西門子集團生產,火車最高時速可達160km/h,運行距離最高達1200公里,只需要15分鐘的氫燃料填充就可以完成續航。來自寧波的信遠工業集團與加拿大巴拉徳動力公司合作供應了“Mireo Plus H”列車所需的氫燃料電池。
2、塔吉克斯坦計劃到2040年生產100萬噸氫氣
塔吉克斯坦9月25日說,水電資源豐富的塔吉克斯坦計劃到2040年生產100萬噸綠色氫氣,供國內使用并出口到中亞鄰國。水力發電幾乎是塔國的全部電力來源,該國所需的大部分石油產品都從俄羅斯進口。塔吉克斯坦計劃到2030年生產50萬噸綠色氫氣,到2040年,由于 “具有競爭力的廉價電力”,這一數字將翻一番,其中75%可能用于向使用化石燃料的中亞國家出口。
3、德國鋼鐵巨頭投資10億歐元建100MW綠氫工廠
德國鋼鐵巨頭薩爾茨吉特公司(Salzgitter)近日宣布,他們已委托EPC承包商安德里茨公司(Andritz)建造一座100兆瓦的綠氫工廠,旨在為煉鋼提供氫氣。這座由安德里茨公司負責建造的綠氫工廠將使用電解槽技術,由挪威的HydrogenPro公司提供18臺5.5兆瓦的加壓堿性電解槽。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