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氫能展獲悉,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建議,下一步在考慮當前遍布各地城市群示范的基礎上,可以連通構建一個“氫能走廊”,形成綜合化、規模化示范工程,打造氫能和燃料電池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氫能交通愿景。
萬鋼表示,我們國家商用車的碳排放占道路、交通總量52%以上,(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是降低長途重載商用車排放的一個重要方式。2022年我們通過“科技冬奧”驗證了燃料電池汽車在寒冬季情況下,規模化運行以及用“綠電”的可行性,也就是用光伏、風電來制氫用氫的技術應用的經濟性。
2020年,四部門啟動了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以及“氫進萬家”等科技示范工程,這些都取得了積極進展。目前,我國燃料電池的累計推廣量已經達到2.1萬輛,示范運行覆蓋了城市、物流、運輸、工程、港口、園區等多元化場景。
萬鋼表示,現在燃料電池示范運行已經跨越了十幾個省,在城市群示范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應。正是在這種規模化示范下,氫能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成本下降十分顯著。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的研發、產業化推進,使燃料電池系統八大零部件基本實現了自主突破。
“經過多年運行,2023年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相對于2020年之前的成本已經從15000元/千瓦降低到3000元/千瓦,降幅達到80%;電堆功率密度也提高一倍以上,從過去50千瓦/公斤提高到現在100千瓦/公斤。”萬鋼強調。
因此,我們建議,下一步在考慮當前遍布各地的城市群示范的基礎上,可以連通構建一個“氫能走廊”,形成綜合化、規模化的示范工程。萬鋼表示,我們現在在示范的過程當中也發現了一些利用高速公路、加油站周邊的太陽能設施制氫的可能性,以及副產氫氣管道運輸的可能性,這些都給我們提供了分兩步走(的思路):
一、連通以長途客車、重載貨車、廂式物流等商用汽車為重點的跨區域高速公路綜合示范線(是現有的車在高速公路上綜合示范),以支撐氫能燃料電池汽車跨區域、規模化和中長途的運營,來提高總體示范的運營效應;
二、沿氫能高速布局加氫設施,因地適宜開展綠電制氫、副產氫利用,逐步形成“就地制備、就近輸運和西氫東用的多樣化氫能資源配置格局,逐步形成氫能走廊。
“當然這需要政策支持和監督管理,大規模的示范可以讓我們能夠解決在公路交通當中的碳排放的問題。”萬鋼最后強調,要深化低碳轉型,圍繞氫能與燃料電池在商用車領域的發展,連通氫能高速公里等,構建氫能通道,通過規模化、綜合性示范工程,打造氫能和燃料電池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氫能交通發展愿景。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展位預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