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2024年重點工作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能源政策研究部部長、研究員景春梅表示:“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將推動氫能技術創新加快突破,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應用場景加速拓展,進一步激發產業發展潛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成為經濟新增長點
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氫能不可或缺。
“氫能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中可以發揮獨特作用?!本按好氛f,“氫能可以把風光這種不穩定的電源通過儲能的方式轉變為穩定、有優勢的電源,從而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同時,作為清潔優質的二次能源,綠氫在交通領域可以減少汽油、柴油消費,在工業領域可以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在減少污染物排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p>
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強說:“作為能源轉型的重要載體之一,氫能是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
同時,氫能正在成為經濟新增長點?!皻淠墚a業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既能有效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又能催生綠色低碳新產業鏈;既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又是未來產業?!本按好氛f。
張國強表示,氫能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對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
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認為,氫能產業在新材料技術研發、新業態模式創造、新能源形式拓展方面具有全面引領能力,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景春梅預測,到2060年,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將達15%,氫能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成為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可帶動形成10萬億元級新興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應用場景實現新突破
交通領域是目前氫能應用相對比較成熟的領域。張國強表示:“作為氫能應用場景推廣的先導產業領域,氫能交通尤其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在加速發展?!?/p>
“我們億華通是一家專注于氫能與燃料電池研發與產業化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張國強介紹說,企業現已形成氫能和燃料電池兩大業務板塊,其中燃料電池產品功率覆蓋30-240kW,可實現陸路交通應用場景全覆蓋,累計裝車超過4900輛,累計運營里程超過2億公里,市場占有率連續7年全國第一。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氫能源車產銷量分別約5600輛、5800輛,同比分別增長55%、72%左右。
作為氫能汽車的基礎設施,我國加氫站建設步伐正不斷加快。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新建成加氫站55座,累計建成加氫站397座,目前在建及進入招標階段的加氫站數量達到80座,預計到今年年底,國內加氫站累計建成數量將突破400座。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中車長客股份公司位于長春市的中車長客試驗線上進行了時速160公里滿載運行試驗,實現了全系統、全場景、多層級性能驗證,標志著氫能在軌道交通領域應用取得新突破。
景春梅表示:“我國氫能發展以交通領域為先導,在不同領域應用日益多元化,有利于推動氫能規模化發展。”
不過,景春梅表示,目前,交通領域應用多,工業、儲能、發電等領域應用相對少,其中工業領域是氫能脫碳潛力最大的領域之一?!拔磥恚S著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經濟性逐漸顯現,氫能應用將會進一步擴大?!?/p>
需加強政策和產業統籌
如何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實現規模化應用?業內人士表示,應從完善政策、技術創新、降低成本等方面,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需加快出臺國家氫能產業‘1+N’政策支撐體系,引導行業企業推動氫能規模化發展?!本按好繁硎荆瑫r要以綠氫為基礎暢通儲運、重塑氫能供應體系。研究論證“西氫東輸”“北氫南送”“海氫登陸”的可行性,盡快開展管道輸氫試點示范,加快解決供需時空錯配矛盾。
姚錦龍說,要加強政策和產業統籌,加快完善政策法規和配套措施,推動氫能融入國家能源體系。
技術突破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景春梅表示,針對綠氫制備的關鍵材料、儲運技術等短板弱項,需積極引導骨干企業牽頭打造創新聯合體,加快推進氫能產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姚錦龍建議,要不斷優化氫能產業生態鏈布局,持續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氫能產業集群;推動氫能全過程創新攻關、試點驗證和示范應用,帶動產業鏈技術成熟和降本增效。
此外,姚錦龍還表示,要拓寬氫能場景,以推動氫能規?;l展。適度超前在物流干線、高速公路和主要城市周邊布局制加氫設施,逐步構建起覆蓋全國的氫能基礎設施網絡,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和使用提供配套設施;引導和鼓勵氫能在非道路車輛、工業、電力、儲能、船舶等新領域的應用。
張國強也表示,要以市場應用為牽引,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拓展其在儲能、發電、冶金、化工等領域的應用,推動氫能產業規?;l展。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展位預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