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新一代智能鉆孔機器人最大作業高度達6米, 它適用于地鐵站廳,代替人工傳統模式的打孔作業,使用它只需一名作業人員在5分鐘內便能自動完成鉆孔4個,避免了人為操作誤差和多次測量的累計誤差,既減少了人力成本又提升了作業效率和打孔精度,還降低了環境污染。”5月31日,新一代高空智能鉆孔機器人亮相城鐵公司南京地鐵5號線工程車站設備安裝與裝修工程三山街站,公司總經理孔祥義在現場向地鐵公司領導講解時如是說。
5月31日上午,城鐵公司總經理孔祥義、第三項目管理公司、南京地鐵5號線機電相關負責人陪同南京地鐵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志寧、副總經理金明、副總經理汪理調研南京地鐵5號線三山街站并現場觀摩新一代智能鉆孔機器人上線。南京地鐵建設公司一行對現場安全質量管控、工程進度進行了深入了解,高度評價了中鐵武漢電氣化局的施工生產能力、安全管控、科研開發能力。
陳志寧對智能鉆孔機器人高度評價,他表示在地鐵建設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打造地鐵產業鏈的“新質生產力”,符合綠色智能的發展需求,相信諸如智能鉆孔機器人的新技術、新裝備能夠在優質、綠色、環保、安全建設中發揮作用。
新一代高空智能鉆孔機器人是什么 ?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企業視察時作出“三個轉變”重要指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十年來,中鐵武漢電氣化局作為中國電氣化鐵路建設的國家隊、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主力軍,不斷加強交通前沿技術研究,與南京景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團隊共同研發出新一代高空智能鉆孔機器人。該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城市地鐵站廳建設,具有智能便捷、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等顯著優勢,是城市軌道建設領域的智能建造先鋒。
“它”有什么特點?
01多重防護 安全環保
配備鋼筋探測儀,可自動檢測孔洞附近內部鋼筋,自動糾偏,避免鋼筋結構受損;鉆孔過程中自動集塵,孔洞自動吹灰、除塵;可自動探測周圍環境,以聲光報警、感應急停等方式,保護行人及附近設備的安全;機械手鉆孔施工,消除了人工鉆孔時高空墜落、觸電等安全風險。
02智能操作 簡單易用
提前輸入參數,點擊“一鍵鉆孔”,自動完成激光測距、鋼筋探測、自動鉆孔、孔深設定、清灰作業;運維界面簡潔明了,操作人員只需通過觸摸屏和有線手柄,即可輕松控制機器人進行打孔作業。
03激光定位 精準打孔
激光定位與3D視覺識別技術,可在站廳頂板投射點、一字、十字等多種線型,確保了孔洞的定位、孔徑和深度精準。
04減少人工 提高工效
該機器人可續航8小時,且僅需1人操作,即可在5分鐘內自動完成鉆孔4個,一次定位可連續完成直線40米路徑內的打孔作業,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鉆孔效率和精度。
此外,該機器人可進行施工定制和優化,在區間隧道自動鉆孔,具有巨大的推廣應用前景。目前,該機器人獲得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外觀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1項。
鉆孔先鋒,智領未來。裝備機器人化是實現施工少人化、智能化的必然趨勢,新一代高空智能鉆孔機器人的應用,必將帶動生產力躍遷,助力邁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更環保發展新紀元!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