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球首條搭載隧道影像系統的地鐵線路——昆明地鐵5號線正式通車運營,構建起昆明軌道交通線網的十字環線主骨架,標志著云南省軌道交通建設全面步入網格化運營時代。
2019年,為進一步加大科技攻堅力度,中鐵十八局集團昆明地鐵5號線項目部成立了“陳雅輝創新工作室”,組建了創新攻堅技術小組,成員有7名黨員和1名入黨積極分子。
“項目所在的圓翠區間礦山法渡線段,屬于巖溶發育的硬巖地質條件,多種物理掘進工法均無法突破。我們詳細勘測評估,大膽創新,決定采用爆破方案。”陳雅輝介紹說,“在施工中,我們首次采用數碼電子起爆裝置和數碼電子雷管,通過有效控制振速,保證了周邊環境安全,并節約了3個月工期,創造了50余萬元的效益。”數碼電子雷管爆破施工技術,推動了復雜周邊環境暗挖隧道施工的規范化、安全化進程,解決了在人員密集、巖石強度高、周邊建筑物及管線復雜的暗挖隧道掘進施工的難題。
“面對地質條件復雜、機械設備不能正常作業、風險高等施工難題,我們深入現場,反復研究試驗,科學論證改進,首次創新應用‘抓銑結合’工法。”據陳雅輝介紹,針對在巖溶地區巖面起伏較大的地連墻施工,他們采用提前槽壁加固、抓銑結合成槽、合理配置泥漿等方法,確保了基坑成槽的順利進行,加快了成槽速度,有效減少了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節約了1個月工期,創造了近80萬元的效益。同時,這一工法的創新應用,開創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之先河,為昆明軌道交通的后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技術經驗。
五一路站為全線第八座車站,車站總長131.3米,車站主體開挖深度34.10米~35.60米,端頭井寬25.6米,標準段寬36.85米,是目前昆明市最深的地鐵站,施工難度和風險很大。
2020年12月,當五一路車站開挖至基坑底板后,出現較強承壓水,由于水壓及出水量較大,項目團隊先后采用砂袋、棉被、方木等材料進行反壓,止水效果卻不佳,以致車站底板無法施工。如果采用常規降水井進行降水,則需要打設多個降水井才能滿足排水要求,不僅增加了成本,也延誤了工期。
面對突發情況,陳雅輝說,“方法總比困難多”。他帶領團隊多次現場勘探,連續24小時扎根施工一線。最終經過多方詢問、協調、溝通,查閱相關文獻等,創新工作室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得出了“直接堵,堵不住,不如先將水引流,之后再進行封堵”的結論,從而因地制宜,發明了一種地鐵車站基底承壓水處理裝置。通過利用現場材料,先引流后封堵,分段進行底板施工,確保施工生產正常推進,該裝置也獲得了專利。經過多年的培養鍛煉,項目團隊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很多職工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
據了解,建設團隊先后獲得了云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云南省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示范項目”、昆明市總工會“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