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基于數據公信的軌道交通地下車站超高效低碳智能環控系統”鑒定會在寧波召開。邀請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等有關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對該項目成果進行鑒定。
該項目在5號線興莊路站、盎孟港站、三官堂站已試行一年,經專家組現場考察、評審相關技術文件和資料,鑒定委員會認為,制冷機房全年運行能效達6.9(機房耗電1度,為車站提供相當于6.9度電能的冷量)以上,空調全系統全年運行能效達4.3以上,高于平均水平。該項目風、水系統全變頻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屬行業首創,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高效、綠色建設地鐵車站的環控系統具有指導性意義,建議在軌道交通及更多領域推廣應用。
一直以來,環控系統用電量在地鐵車站總用電量中占比較高。為實現公信高效、智能低碳,2021年9月,寧波軌道交通牽頭啟動“基于數據公信的軌道交通地下車站超高效低碳智能環控系統”項目,將原本分散的環控專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設計、采購和安裝調試。通過優化車站環控系統的整體方案、設備性能及運行參數實現系統性節能。據悉,該系統通過“主動尋優”專利技術,在滿足實際負荷需求下,通過人工智能,自動組合設備運轉狀態,實現系統綜合運行能耗最低,還具備大數據分析及呈現、自動診斷、遠程預防性診斷等智慧運維功能,“科技感”滿滿。
市軌道交通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姚曄在致辭中表示,這是寧波軌道交通在網絡化運營新時代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智能能源系統的重要一環。項目的實施大幅提升了環控系統能效比,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近年來,寧波軌道交通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著眼于行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實施了一批重要科研項目,取得了“陽明號”類矩形盾構、機械法聯絡通道、雙向變流器、專用回流軌、模塊化站臺門等一批行業首創、具有寧波辨識度的技術創新成果,榮獲了多項國家和省市級獎項。2021年底,還開通了浙江省首條全自動運行線路。
今年,寧波軌道交通推進實施了設計統籌、機電統籌、產業統籌、信息化統籌“四個統籌”改革,推動企業科技創新體系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集成”、從“單鏈銜接”邁向“多元融合”。未來,寧波軌道交通將著眼于智慧城軌發展趨勢,統籌科研資源,形成創新合力,為科研成果轉化創造更優運營場景,打造更多的產業轉化平臺,推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廣泛應用,提升寧波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能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