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毫米波雷達新技術在京發布
智慧交通有了一雙看得更遠更準的“眼睛”
《工人日報》(2023年02月08日 04版)
本報北京2月7日電(記者北夢原)今年以來,各地“新基建”項目加速推進。作為“新基建”的一個重要發力點,智慧交通領域傳來捷報。今天,裝配“中國芯”的新一代高頻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達新技術新成果在京發布,智慧交通有了一雙看得更遠、更準的“眼睛”。
在交通運輸領域,毫米波雷達是重要的感知傳感器。近年來,隨著汽車智能化發展不斷提速,車載毫米波雷達應用快速拓展,日漸成為汽車標配。更智能的車需要更具智慧的路,此次發布的新一代毫米波雷達看得更遠、更準,組網后可實現全路段波束覆蓋,全天時全天候超視距感知交通狀態,進一步提升道路的“智慧水平”。
據了解,新一代毫米波雷達在技術上實現了“中國芯”、遠距離、全覆蓋、高可靠、高精度、多場景六大突破。它首次采用國產芯片,解決了核心元器件“卡脖子”的技術難題。探測縱向距離達1200米以上,橫向覆蓋范圍達50米,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有效解決了傳統毫米波雷達遠距探測能力不足的問題。
據專家介紹,該雷達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可幫助識別交通擁堵等道路狀況,為交通治理提供便利,為提升道路暢通提供數據支持。同時,還可判斷異常停車、超速行駛、壓線變道、逆行等危險駕駛及交通違法行為。
借助于毫米波雷達技術的進步,車路協同融合感知的能力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當服務于智能網聯車輛時,該雷達以超低時延功能將雷達探測數據發送至車端,協助L3、L4級智能網聯車輛提高周邊態勢感知和分析能力,實現避碰、車道級導航、危險預警等功能。
該雷達由河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公路學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聯合發布。專家表示,這標志著我國在高頻段毫米波雷達芯片研發方面取得重大技術進步,對毫米波雷達芯片及毫米波雷達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雷達的應用將為多形態韌性交通感知網絡提供有力技術保障,引領我國智慧交通建設進入新階段。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