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39個小時,行程1400多公里,3月13日,重達千噸的地鐵施工“巨無霸”——DL1133雙護盾TBM(先鋒號)順利抵達青島地鐵5號線麥北區間TBM始發井施工現場。這是青島地鐵三期建設中首臺正線掘進設備,這臺雙護盾TBM的抵達,預示著地鐵三期建設即將進入機械掘進時代。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臺雙護盾TBM開挖直徑6.5米,全長167米,總重1040噸,可以稱得上是地鐵施工中的“變形金剛”。施工中,這臺機械巨物利用它的“牙齒”——旋轉刀盤,“啃碎”巖石,再通過它的“腸胃”——皮帶機,將碎巖向后輸送到洞外。每月可在巖層中掘進1000米,相對傳統鉆爆法效率提升10倍,且更加安全、對周邊影響更低。
據介紹,由中鐵十八局承建的麥北區間TBM始發井-澳柯瑪橋站區間隧道主要穿行于微風化花崗巖帶,大部分屬于Ⅱ-Ⅲ級圍巖,非常堅硬。因此,施工中選用了在硬巖中具有優勢的雙護盾TBM。
為確保TBM順利進場組裝,青島地鐵第三建設分公司、中國鐵建與中鐵十八局聯合組織,完成了方案論證、設備選型、設計制造、工廠驗收等前期工作。這臺設備從長沙出發,歷時39小時,晝夜兼程,最終于13日順利抵達現場,項目部組織作業人員連夜對設備進行吊裝安置。
目前現場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建設者們將錨定建設世界一流地鐵安全、優質、高效目標,以“雙重預防機制”和“班組建設”為抓手,快速完成TBM設備的組裝調試,確保順利始發,為青島地鐵的高質量建設發展貢獻力量。
據介紹,5號線線路長32.6公里,起于麥島路站,止于云嶺路站,共設27座車站。線路為C型走向,作為骨干線路串聯市南區、市北區、嶗山區3個主城區,計劃2028年通車。
TBM設備的使用是青島地鐵建設機械化的重要體現,為充分貫徹“建設世界一流地鐵”的目標,提升施工安全及效率,青島地鐵三期7條線路機械掘進率超過95%,位于全國前列,其中5號線機械掘進率97.1%,位于三期前列。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