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官方平臺發布:合肥市軌道交通1號線3期下穿合肥站站房及站場項目站房加固改造工程順利通過驗收,正式恢復使用。該工程是國內首例在無預留條件下地鐵下穿鐵路站房及站場的改造加固工程,施工過程中既要確保車站正常運營,又要安全穩定完成鄰近鐵路營業線施工,項目部采用樁梁托換技術對盾構影響范圍內的站房獨立基礎進行加固,最終將樁梁托換施工基礎沉降值控制在1.2毫米以內。舊貌換新顏的合肥站在“五一”假期前再度開門迎客,為旅客通行帶來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也向合肥市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五一”假期,在合肥站乘車的乘客可能很多都不知道,合肥市軌道交通1號線3期下穿合肥站站房及站場工程,這個國內首例在無預留條件下地鐵下穿鐵路站房及站場的改造加固工程在假期前一天剛剛完工。908新媒體也詳細了解了工程的建設全過程。
施工過程中既要確保車站正常運營,又要安全穩定完成鄰近鐵路營業線施工,施工安全風險高、協調配合單位多、地質環境復雜、施工難度大。
該項目站房加固施工需確保既有結構安全。由于地層沉降及結構變形控制要求高,敏感性強,建設部門采用樁梁托換技術對盾構影響范圍內的站房獨立基礎進行加固,對部分站房結構梁柱擴大截面尺寸或粘貼鋼板加固。同時,項目部成立站房基礎沉降量控制QC小組,對樁梁托換施工中既有基礎沉降進行觀測控制,通過數據對比分析,及時調整施工方案,最大限度減少差異沉降對結構的危害,最終實現樁梁托換施工基礎沉降值控制在1.2毫米以內的目標。
合肥站房候車廳凈高僅5.8米,面對常規機械無法進入施工及嚴格控制沉降等難題,項目部邀請專家對樁基專項施工方案進行論證,最終采用人工挖孔鋼護筒護壁加超低凈空履帶式反循環鉆機成孔方案,嚴格控制超長鋼護筒埋設深度,有效減小了施工過程中站房既有基礎的沉降。
自2022年2月開工以來,建設部門反復研討優化施工方案,及時調整施工組織,充分配置資源,先后克服疫情反復、站房內施工作業空間嚴重受限、工程地質條件及地表水豐富等諸多不利影響,實現120天完成過度站房建設并投入使用,225天完成站房加固施工,順利保障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三期左右線貫通,為合肥站站房恢復使用、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3期工程早日開通運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恢復使用后的合肥站站房“舊貌換新顏”,為“五一”小長假通行旅客帶來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也為即將投運的軌道交通1號線3期提供了全面保障。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