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甬舟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世界最長高鐵海底隧道——金塘海底隧道,從寧波和舟山同時開始相向盾構掘進。正在加快建設的甬舟鐵路為甬舟一體化添上了新的注腳。
交通格局加快變革,甬舟一體化駛入“快航道”。近日,雙方簽訂了《寧波市舟山市打造海洋中心城市共推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共建海洋中心城市,寧波舟山都是主角。如何錨定方位、合理分工、發揮所長,考驗著甬舟一體化的“含金量”。
一體化,劍指海洋中心城市
寧波與舟山,人緣相親,地緣相近,一體化基礎優勢顯著。甬舟一體化,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是總體任務。
2019年,寧波舟山一體化正式寫入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同年8月,甬舟一體化推進大會召開,寧波、舟山兩市簽署了《高水平高質量推進甬舟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2022年,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賦予甬舟一體化新使命——“推動寧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
寧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寧波舟山肩負多重國家戰略使命,是國家初級產品保供和海洋安全保障的戰略要地,占據著特殊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甬舟共建海洋中心城市,牽引推動海洋強省建設,可以說是打造國家經略海洋實踐先行區、勇擔建設海洋強國排頭兵的歷史擔當。
放眼全國,“十四五”以來,上海、深圳、天津、青島、大連等地,都提出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與這些城市相比,寧波與舟山這一組合,最大的特點就是區域協同。但在港口支撐發展、臨港產業能級、科技創新實力、城市規模等方面,這一組合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為了補上城市能級短板,寧波印發了《寧波市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21—2025年)》,特別強調產業和科創,包括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創新平臺,建設一批專業化涉海科研機構等;加快甬江實驗室建設,支持寧波海洋研究院做大做強。
寧波與舟山還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甬舟一體化同城化發展達成了共識:以共建海洋中心城市為戰略定位,以共創萬億級海洋產業帶、濱海文化旅游示范帶為空間策略,共商港口互促、產業互補、開放互利、創新互進、設施互通、文旅互動、民生互惠、生態互保等合作路徑。
打造面向未來更高水平的一體化同城化,甬舟兩地明確了保障機制:面向“十五五”共同謀劃實施一批重大平臺項目,共同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和要素資源,強化跨區域重大項目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
寧波舟山港,提供硬核支撐
最新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4)》顯示,在全球國際航運中心城市排名中,寧波舟山國際航運中心成功前進一位,名列第八。
寧波舟山港大踏步前進,給海洋中心城市增添了底氣。但是,對照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指標,港口對寧波、舟山經濟輻射帶動力仍有很大潛力。
如何讓港口釋放更強勁的輻射力?兩地有共識——堅持港口互促,合力鍛強世界一流強港硬核力量。
“甬舟一體化以世界一流強港共建為核心,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集群共建、科研創新共贏、公共服務共享等領域,做了大量的制度性創新和實務性推進。”在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秦詩立看來,甬舟一體化不僅是唱好杭甬“雙城記”、打造杭紹甬舟城市連綿帶的戰略組成部分,也是更高質量發展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獨特而重要支點的戰略需要。
如今,從世界大港邁向世界一流強港,寧波舟山港正創造“1+1>2”效應。以一個港口、一個品牌參與全球航運市場競爭后,寧波舟山港成為全球唯一的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的超級大港。寧波舟山港還創新多式聯運“一單制”,實現了海鐵聯運“一次委托,一口報價,一單到底,一次結算”全程物流服務,推動降低物流成本,每個集裝箱平均降低物流成本約500元。
現在,寧波舟山港已成為甬舟一體化的強勁動力源。甬舟兩地將聯動發揮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和戰略疊加優勢,布局建設五大千萬級現代化集裝箱港區,共同打造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國際航運綜合服務樞紐。
產業互補,打造高質量臨港產業大集群
從大港邁向強港,臨港產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寧波舟山港在建設世界一流強港進程中亟須加速補齊的短板。
縱觀世界上典型的港口城市,結合區域優勢和腹地產業結構發展相匹配的臨港產業,是實現港產協同發展的不二路徑。
今年4月11日,浙江省委常委會在寧波市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推動寧波高質量發展。這場會議上,省委給寧波布置的三篇文章中,做好“港+城”的文章就是其中之一。會議要求,以寧波舟山港為核心,大力發展臨港工業、高端港航服務業,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先進產業、優質項目落戶。
臨港工業、高端港航服務業同樣是舟山經略海洋的發力點。眼下,舟山正加緊建設“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區”,包括:國際油品交易中心、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國際油品儲運基地、國際石化基地以及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范區。
臨港產業中,石化無疑是甬舟兩地聯動最緊密、互補空間最大的產業。寧波是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而憑借江海聯運的區位優勢疊加浙江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優勢,舟山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國際油氣儲運基地之一。
“寧波和舟山在石化領域的上下游分工特征明顯,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上的空間很大。”秦詩立表示,在寧波都市圈中,寧波和舟山一體化的基礎和條件是最好的,兩地在臨港產業、海洋產業等方面都能形成很好的聚合效應。
未來,雙方將深化鎮海、北侖、大榭、魚山、金塘等石化產業片區協同發展,推動原料互供、鏈條互補,合力建設世界一流萬億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同時,協同培育海洋清潔能源、海洋資源利用、深海空天裝備制造等海洋未來產業。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