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南昌市“十四五”交通運輸專項規劃》新聞發布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南昌將完成昌樟高速二期楓生段擴建、南昌繞城西二環高速等交通項目建設,與此同時,推動地鐵1號線北延、1號線東延、2號線東延的建設,力爭2025年建成通車。
●到2025年力爭國際及地區通航城市突破10個
據介紹,根據南昌“十四五”交通運輸專項規劃,在高速公路網方面,完成昌樟高速二期楓生段擴建、南昌繞城西二環高速的建設,爭取南昌北二環高速、南昌至鄱陽至景德鎮高速、南昌至修水高速開工建設,開展南昌至南豐高速、福銀高速二通道南昌至廬山(都昌)段、南昌至陽新高速的前期研究,加快形成以南昌為中心的“一環十二射”高速公路網。
在干線公路網方面,推動三清山大道南延對接豐厚公路、320國道向塘至石埠、218省道安義互通至石鼻鎮、426省道袁渡至梁西等公路的建設;開展昌高大道、昌撫大道、238國道、105國道改線的前期研究,加快形成“一環十三射”城際干線公路網。在農村公路網方面,力爭至2025年,新改建農村公路300公里,實現縣道三級及以上公路占比達75%以上,實現行政村通雙車道占比達70%以上。
在水運網方面,推動贛江下游尾閭整治工程主支、南支樞紐船閘建設,提升贛江南昌段航道等級,構建高品質水運網。
在航線網方面,加快提升南昌機場航線網絡輻射能力,到2025年,力爭實現國內通航城市突破80個,國際及地區通航城市突破10個。
●推動開通南昌-高安、南昌-撫州等城際公交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南昌將加快推進昌北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新建T3航站樓等機場設施,推動機場大道(高速公路連接線)、神州路機場南路等道路建設。
在水運樞紐方面,推動姚灣綜合碼頭、龍頭崗綜合碼頭二期等6項港口碼頭項目建設;爭取推動贛江南支錢崗貨運碼頭工程等4個項目開工建設;增設國體中心旅游客運港點和秋水廣場、九龍湖客運停靠點,做大做強南昌港客運功能。
在鐵路樞紐方面,完成高鐵東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推動南昌站、南昌西站樞紐片區的綜合提升治理,推動橫崗站、昌北機場站的建設。在公路樞紐方面,推動徐坊、青山公路客運站功能調整,置換為公交樞紐,并進行綜合開發。在貨運樞紐方面,推動向塘國際綜合物流港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道路的建設,提升物流服務能力。
推動開通南昌-高安、南昌-撫州等大南昌都市圈城際公交線路;推動開通南昌至共青、虬津、德安等9條定制客運班線,滿足多樣化的出行需求。
●地鐵1號線北延等力爭2025年建成通車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推動地鐵1號線北延、1號線東延、2號線東延的建設,力爭2025年建成通車;推進第三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編制和申報,并力爭“十四五”期間獲批。持續優化公交線網,推動共計10個公交樞紐站及首末站的建設。推動交通設施設備綠色化,到2025年,基本實現路面舊料“零廢棄”,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循環利用率分別達98%和95%以上。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車在城市公交、巡游出租車、城市配送等領域應用,推動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到2022年底,實現全市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全覆蓋。積極推進一批零碳場站、零碳樞紐、綠色公路等示范工程建設,至2025年,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率達100%,港口與船舶岸電使用比例達95%以上。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