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廣西推進交通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報送推進交通強區建設實施方案(第一批)的通知》精神,結合交通強區建設試點申報內容以及南寧市未來4年發展需要,為落實廣西交通強區建設各項工作,南寧市特制定《南寧市推進廣西交通強區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21—2035年)》,其中,軌道交通智慧車站成為首批試點項目之一。
在南寧軌道交通5號線廣西大學智慧車站,無人值守的智能客服中心正為往來的乘客提供服務。點擊電子顯示屏頁面,乘客可以自助完成票務處理、票卡查詢、乘車查詢、出站口指引、乘客須知查詢等多項功能,可以通過智能問詢向智能客服尋求幫助,或者選擇咨詢人工客服。
在車站進站口、通道的多塊顯示屏上,持續顯示該車站的基本情況,還有一個智能機器人可以帶領乘客了解車站內各項服務功能。在廣西大學智慧車站智慧艙,工作人員通過顯示大屏監控整個車站的運行情況,實現對整個車站的智能化控制。
在南寧軌道交通5號線廣西大學智慧車站智慧艙,工作人員通過顯示大屏監控整個車站的運行情況。王志鵬 攝
廣西大學智慧車站以提升運營安全水平、優質服務和降低運營成本為目標導向,構建面向智慧乘客服務、智慧運營管控、智慧設備管理的智慧車站運營管控平臺。項目建設內容涵蓋基于工業互聯網技術架構的智慧車站運營管控平臺、智能視頻分析、客流分析、智慧消防、實時定位、車站信息管理、綜合監控系統、通信系統、智能運維系統、智慧照明、節能控制與能源管理、智能導乘、車廂擁擠度監測、站務巡視、車站施工調度系統、站務單兵等18項子系統,涉及70種設備類型、33個接口。
據介紹,廣西大學智慧車站項目于2021年12月與南寧軌道交通5號線開通同步投入使用,智慧車站圍繞“更安全的運營、更高效的管理、更卓越的績效、更優質的服務”建設目標,以物聯網、三維可視化、數字孿生、智能視頻分析等技術為依托,通過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5G等技術對各類數據進行梳理和綜合再利用,建立起具備場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車站綜合管控平臺,為車站管理者提供多元化、多角度、多數據的管理與決策依據,保證車站高效運營,提前預防和控制車站運營管控風險,從而有效提升南寧軌道交通車站全自動運行水平、車站管理水平,達到車站管理人員工作高效、人員減少甚至無人的目標。建成后的智慧車站將實現面向事件的共治式聯動、面向設備的全自動運行、面向站長的輔助性決策和面向乘客的全方位體驗等運行效果,實現車站數字化與智慧化建設。此外,針對突發運營事件響應效率可提升40%,車站自動化運行水平可提升30%,車站運營能耗可節約30%,車站人員可優化20%,乘客服務滿意度可提升30%。
目前,除涉及方案優化相關的系統外,該項目其余系統已在試用,已開展5號線管理部、票務中心的培訓,完成第一批移交系統的設備清點。同時,廣西大學智慧車站在研發中形成的相關產品,已在全國其他城市進行推廣和應用,未來軌道交通將以智慧車站為起點,逐步建立智慧城軌體系,實現軌道交通安全、可靠、便捷、精準、融合、協同、綠色、可持續發展。
南寧確定第一批建設試點單位
智慧車站試點是軌道交通智能運維技術創新項目子項目之一,軌道交通智能運維技術創新項目還包括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智能系統、城市軌道交通機電設備智能運維系統等子項目。目前軌道交通智能運維技術創新項目各子項目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其中,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智能系統已完成應急處置方案、設備修程修制的編制及數據庫的設計,正在開展云平臺設計工作。智慧車站試點已完成前期調研、設計工作及軟件平臺的搭建工作,正在完善智慧車站管控系統整體解決方案,開展現場實施,在廣西大學站和小雞村站進行試點。城市軌道交通機電設備智能運維系統已初步完成前期調研、運維需求編制,正在開展智能運維信息化、在線監測、大數據的分析工作。
南寧軌道交通5號線廣西大學智慧車站內無人值守的智能客服中心。
據南寧推進交通強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消息,目前南寧市已經確定橫州市、興寧區、上林縣、馬山縣、廣西寧鐵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南寧軌道交通集團、南寧交通投資集團、廣西京東信成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為第一批交通強市建設試點單位,力爭用1至2年時間取得階段性成果,用3至5年時間取得相對完善的系統性成果,打造一批全市領先的典型樣板,并向全區推廣。
下一步,南寧推進交通強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將積極推動落實《廣西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方案》,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加快推進交通強市建設,著力將南寧打造成為面向東盟和服務“一帶一路”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推動建設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國際大通道,在廣西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嚴謹、開拓創新、高效實用”的原則,通過推進試點工作,積累先進經驗,形成引領示范,打造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交通運輸體系。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