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快速城市化進程之后,城市發展邁向高質量,城市更新成為提升城市能級的重要方式。
在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中,系統謀劃并先期啟動10個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不只是大膽的存量變革,更是增量崛起的寶貴契機。正是從這個維度精心運籌,作為科技強國、制造強國、交通強國等多項國家戰略的集聚交匯地,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圍繞統籌安排、可持續實施、配套制度政策等展開了諸多創新探索,試圖在“更新”的進程中,實現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的“多贏”。
就在當下,緊緊抓住發展實體經濟這個“牛鼻子”,以加快軌道交通裝備這一青島優勢產業鏈的集聚發展為核心,膠州灣的北岸,一座活力迸發、宜居宜業的動車新城,一個生機盎然、加速騰飛的軌道交通產業都以全新的節奏快速“煥新”。
騰出新空間
激活低效片區,是一場攻堅戰。這場戰役打得好不好,關乎區域未來幾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成色。
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位于膠州灣北岸,包括棘洪灘街道全域和上馬街道部分區域,規劃面積83平方公里。這里曾是一片鹽堿灘,和中國大多數村鎮級工業園區的發展路徑類似,在“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中,昔日的鹽堿灘完成了初級工業化轉型,積累到“第一桶金”。但隨著時間推移,村鎮級工業園區畝均稅收低、土地利用效率低、項目承載力低等問題逐漸暴露。正因如此,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及周邊區域被列入全市十大重點低效片區,占城陽區低效片區總面積的五分之三。
作為青島市首批設立的功能區,示范區為改革創新而生。自1986年四方機車車輛廠遷建棘洪灘開始,這里逐漸長出一座“動車小鎮”。全市90%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資源在此集聚,區域內擁有我國第一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是我國唯一集高鐵地鐵整車生產、軌道交通關鍵核心系統研發制造、國家基礎應用技術協同創新平臺于一體的產業集聚區。一面是示范區與生俱來的主導產業優勢,另一面卻是村鎮級工業園“低散亂”,占用了土地、市場等大量資源,擠壓了重大項目和優質企業發展空間。
位于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內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雙創園項目正在建設中。
能不能用最快速度,騰出最多最優的資源要素,吸引來最好最優的項目,是擺在示范區面前的一道知易行難的時代命題。
堅持“與高手過招”,示范區通過走出去到先進園區參觀學習,與專業機構、頭部企業切磋交流,改革思路目標逐漸清晰:乘功能區新一輪深化改革之機,借城陽區與示范區深層次、全方位融合發展之勢,合力實施城市更新,讓老舊村鎮級工業園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心中有數,路徑方明。“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是全市十大重點低效片區之一,是城陽區低效片區開發建設的主戰場,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中,擔負著打頭陣、當先鋒的責任。”城陽區委常委,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畢建國表示,通過梳理和摸底,該片區內現存舊城、舊村、舊企業等具有城市更新潛力的用地16.7平方公里。實施城市更新以來,片區已累計拆遷117萬平方米,騰出建設用地2380畝,其中產業用地1200畝。三年攻堅行動將重點實施“344”工程,包括改造3個重點片區、建設4條主干道、整治4條河道。未來三年,示范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更新建設工作部署要求,圍繞加快“四區一園”建設,奮力打造灣區都市活力城陽的總目標,堅持以重點片區和重點項目為主要攻堅點,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典型示范,全面推進片區更新改造和建設工作,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和生活品質。
重塑產業鏈
示范區的地理坐標直指城陽,這里正在實現由傳統近郊區向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的位勢躍升,激活這一方位的低效片區亦需不斷在“融入大勢”與“彰顯特質”中尋求優勢、找準坐標。
就“大勢”而言,城市更新是一座城市實現轉型發展,持續提升城市活力與競爭力的新賽道。從“特質”來看,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是多項國家戰略的集聚交匯地。去年7月20日,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這里下線。這是中國高鐵發展史上,示范區站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制高點的真實寫照。
無論“大勢”還是“特質”,對示范區而言,將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當下就是最好的時間窗口。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努力在增強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核心競爭力上蹚新路、開新局,這是示范區上下孜孜不倦的追求。
功能區專注于產業發展,要想可持續推進項目實施需要更為高效、協同的體制機制保障。為此,城陽區、示范區建立發展共同體,動投集團、示范區深化“管委會+公司”模式,征地拆遷、項目招引、綜合開發、設施配套實現聯席協調、聯動推進。一系列創新性的推進機制,為示范區鼓足了全力以赴謀發展的干勁。
在低效片區未來三年攻堅重點中,國創中心、產業配套區、城市配套區的開發建設被反復強調,這一總面積14平方公里的更新片區不僅肩負著示范區“鳳凰涅槃”的使命,也承載著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能否擎起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硬支撐”的責任。
國創中心——規劃面積5.5平方公里,已建成高速磁浮列車實驗中心、高速磁浮試制中心、軌道交通車輛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平臺項目,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列車正是在此下線。目前這里在建項目12個,包括新材料技術研究院、雙創園、中鈦青島研究院、中車大數據中心等。今年將重點啟動20萬平方米的創新港和占地560畝的中央公園項目規劃建設。國創中心基本建成后,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軌道交通技術創新高地。
產業配套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除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坦達軌道等項目800畝用地外,其他老舊企業將全部拆遷騰轉。正在建設的軌道交通關鍵裝備產業園,其前身是一處存量工業用地,“零、小、散”特征明顯。低效產能出清后,這里正在建設一個高鐵走行部關鍵部件的研發、生產和檢修基地,未來將為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帶來一批強鏈、固鏈、補鏈、延鏈的重要項目,目前,一期主體已竣工,設備開始進場安裝,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值50億元。費斯托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園項目占地98畝,主體施工已經封頂,明年將投入使用。
城市配套區——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區域內的上崖、下崖、棘洪灘村等3個社區舊址已拆遷,原位于國創中心內的大胡埠、沈家莊2個社區與上崖、下崖集中安置區位于該區域,已完成主體竣工,棘洪灘社區安置區正在進行建設。該區域內已建成市應急備用醫院并投入使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建設;國家創傷中心科創基地正在籌備建設;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項目占地523畝,目前正在進行拆遷,計劃年底動工開建。
瞄準這三大重點攻堅區域,精準定位、鏈式招商、導入高端,示范區將充分利用“騰籠換鳥”的機遇,重塑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為人才的匯聚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蓄勢“新動能”
舊籠變新巢,關鍵還在于能吸引什么樣的“俊鳥”。示范區給出了有力的回答——讓每一寸土地都用在高質量項目上。
思路清,行動快。示范區以兩大抓手,全力促進“退低進高”,蓄勢新動能。一方面,低效出清、產業升級,“以畝產論英雄”,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推進“四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招大引強、延鏈強鏈,依托低效片區有機更新后騰挪出的土地資源,規劃千畝產業園,面向未來產業前沿技術,精準招引優質項目。
以棘洪灘街道大胡埠低效片區為例,該片區更新單元原為大胡埠工業園,位于國創中心產業配套區,占地1125畝,原先園區以制造業、種植業為主,經調查畝均稅收低于5萬元。該區域內有各類主體74個,計劃年底前全部完成拆遷。一邊騰空低效園區,一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目前,示范區正與相關科技公司進行洽談銜接,擬將全國領先的芯片生產、封裝工藝等產業落戶該片區,提升軌道交通裝備“芯”技術,從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千畝產業園起步,未來孵化出一條新的千億級產業鏈。
規劃建設的先進高分子材料千畝產業園,占地面積850畝,目前已落戶“四上”企業8家,周邊集聚了以A股上市企業——國恩股份以及新材料科技工業園、愛爾家佳等為代表的先進高分子材料企業,涵蓋高性能工程塑料、涂料、橡膠、碳纖維復合材料等細分行業,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先進高分子產業鏈;投資5億元的山東省聚合物新材料創新創業共同體成果轉化基地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到2024年,這里將新培育年產值百億元以上項目1個,30億元以上項目1個,10億元以上項目2個,園區產值產業規模超過150億元。
青島是全國第五大模具產業制造基地,其中約60%的企業集聚在城陽區。為進一步推進模具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示范區為核心區域,一個以打造軌道交通裝備、汽車、家電等行業模具為主導方向的青島模具產業集聚區正在醞釀中,借城市更新之勢,一個北方第一大模具產業集群未來可期。
要想達成這一系列的目標,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還有一段長長的路要走。通過城市更新讓低效片區“活”起來,讓“要素跟著項目走”,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價值都不再“沉睡”,當土地的一分一寸都有產出、見效益,高質量發展的弦音終會擲地有聲。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