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午12點剛過,54歲的建筑工人祁新兵走進停靠在宜昌城區云集路三峽職院附屬醫院附近的新能源公交車里,陣陣涼風迎面而來。
此時,車外路面溫度達到45℃,公交車內溫度顯示為29℃。祁新兵摘下安全帽,摸了把額頭上冒出的汗水,滿臉笑容地對記者說:“真好,午飯后還能在有空調的公汽里免費睡一會兒。”
7月7日,宜昌公交集團發布消息,小暑已至,烈日炎炎。城市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為了助力我市“六城五中心”建設,公交集團聯合市住建局等相關單位,在高溫天氣的中午時段、在市區市政工程周邊安排公交車,作為流動避暑納涼車,供有需求的城市建設者免費使用。
7月8日,首批兩臺愛心避暑納涼公交車在云集路試運行。祁新兵和工友們是云集路綜合改造提升工程的建筑工人,中午在公汽里納涼,到11日已經是第四天了。此前中午時段,祁新兵和工友們有的在公園樹蔭下、有的就近找個陰涼處休息。
“現在好了,午間休息好,下午干活更帶勁兒。”祁新兵說道,“我做瓦工30多年了,今年剛從外地回鄉,感到了宜昌的巨大變化,真是驕傲啊……”
公交集團的這一便民舉措迅速在網絡流傳。7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抖音推送了《暖心變身 宜昌部分公交中午轉為工人師傅避暑納涼愛心專車》,截至11日19時許,獲500萬網友關注,點贊14萬次,留言3700多條。網友們紛紛留言:“這是一座有愛的城市”“這才是一座城市應有的包容心、大格局”。
據宜昌公交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杰介紹,夏季中午是公汽運營的低峰,把在公交線路上運行的車輛抽調一部分作為納涼專車供城市建設者使用,將一直持續至高溫季節結束,每日中午12時至15時,工人師傅們(戶外工作者)都可以在車上納涼避暑。
目前,宜昌公交集團正聯系公安交警部門,選定新的愛心納涼公汽停靠點,為更多奮戰在戶外的建設者提供避暑納涼場所。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