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根據山東省能源局消息,近日山東省印發《山東省燃氣機組建設工程等八個行動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能源安全新戰略,錨定“3060”雙碳目標,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全省能源供應保障和清潔低碳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據悉,此次發布的八大工程行動分別為《山東省燃氣機組建設工程行動方案》《山東省煤炭天然氣原油儲備建設工程行動方案》《山東省海上風電建設工程行動方案》《山東省海上光伏建設工程行動方案》《山東省氫能產業發展工程行動方案》《山東省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工程行動方案》《山東省蓄電池產業發展工程行動方案》《山東省核能發展建設工程行動方案》。
其中,《山東省氫能產業發展工程行動方案》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目標
充分發揮山東氫能資源特色優勢,聚力實施科技領航、品牌培育、固本強基、交通應用、生態優化“五大發展行動”,到2025年,氫能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累計建成加氫站100座。到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企業和品牌,全面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氫能產業發展高地。
行動
1
創新驅動科技領航行動
建設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聚力建設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打造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研發、高端人才培養、科研創新試驗、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和重大成果輸出等“五大基地”,提高自主創新和技術供給能力,引領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組織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統籌推進濟南、青島、淄博、濰坊4市組織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打造全國首個萬臺套氫能綜合供能應用示范基地,攻關突破并驗證一批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建成一條氫能高速、二個氫能港口、三個科普基地、四個氫能園區、五個氫能社區,為氫能進家入戶提供山東示范樣本。
2
裝備制造品牌培育行動
聚力打造“山東氫能”全球知名品牌,用好“鏈長制”“領航型”企業優化提升政策,重點支持質子交換膜、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泵、燃料電池發動機及整車等生產制造企業,增強研發能力,深化戰略合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全球知名品牌。
梯次打造“山東氫能”國內領先品牌,圍繞PEM電解水、堿性電解水和SOEC等制氫設備、運氫管束式集裝箱、加氫站用壓縮機等重要裝備,挖掘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培育成為“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企業,形成“山東氫能”品牌多層次發展梯隊。
特色打造“山東氫能”區域引領品牌,優化全省氫能產業布局,支持濟南打造“中國氫谷”,建設科技創新、商務會展、應用示范基地;支持青島打造“東方氫島”,建設氫能技術創新核心區、氫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聚集區;支持淄博打造“氫能生產應用標桿城市”,建設規模化制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部件產業基地;支持濰坊打造“魯氫動力城”,建設燃料電池發動機制造基地和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區;支持濱州打造“渤海氫城”,建設“京津冀魯一體化氫走廊”氫能生產、高端裝備制造和應用示范城市。
3
產業基礎固本強基行動
建設安全可靠的氫能供給網,利用我省氯堿工業副產氫資源,綜合產業基礎、應用場景和供應半徑等因素,開展車用燃料氫就近供給示范。
因地制宜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試點,著力攻克動態適應好、運行穩定的綠電制氫技術。建設適度超前的氫能加注網,堅持“車站聯動”,在氫氣資源豐富、應用場景成熟的區域,優先布局建設加氫站,鼓勵建設具有加氫功能的能源合建站。依托山東高速服務區,建設高速公路氫走廊,構建城際交通氫能加注網。
建設智能互聯的產業數據網,推動氫能產業鏈智能互聯,建設覆蓋“制儲運加用”等環節的大數據監控平臺,實現氫氣質量追溯、氫氣輸送、加氫站和燃料電池汽車運行維護監控、氫能利用碳排放強度測算與管理等功能全覆蓋。
建設優質高效的產業服務網,持續完善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實施與監督。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制定,推動氫能產業科技成果向標準轉化。依托國家內燃機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等具備條件的檢測機構,建設氫能領域公共檢驗檢測平臺,開展質量評價、性能評定等權威檢測。
4
交通應用擴容增量行動
城市交通領域,依托我省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基礎,重點推動公交、機場通勤等城市交通領域批量應用,探索氫能城市交通應用“山東模式”。
公共服務領域,發揮燃料電池汽車續航能力強、加注時間短、清潔零碳優勢,加大在渣土運輸、環衛、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應用,幫助提升公共服務能級,促進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城際貨運領域,總結“青島—臨沂”城際氫干線運營經驗,加快推進氫能城際貨運應用試點,推動“制儲運加用”各環節協同布局和全產業鏈深化合作。
5
一流產業生態打造行動
強鏈補鏈延鏈,支持企業堅持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和開放創新相結合,招引氫能產業檢驗檢測、技術咨詢、綜合服務等領域優質項目、企業,補齊補全短板弱項,拉長延伸產業鏈。
緊密產業鏈協作,發揮山東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聯盟的作用,建立專家智庫,匯聚各類資源,強化交流合作,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和行業自律。
加強國際合作,定期舉辦山東省氫能產業發展國際合作推介會,積極承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產業峰會、論壇、展會等活動,搭建山東氫能產業與國際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跨國公司的交流平臺,強化與國際氫能協會、國際氫能委員會等國際機構的交流合作。
倡樹氫能理念,在濟南、青島、濰坊等市建設氫能產業科普基地,加強氫能裝備產業、生產應用、氫安全等知識的宣傳普及,倡樹綠色低碳氫能理念。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