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施工項目管理團隊既能指揮管理生產,又能熟練操作各種大型施工機械?7月23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型施工機械操作業務培訓,在重慶交建集團公司巫云開高速公路項目部拉開帷幕,項目部以混凝土濕噴機械手的操作業務培訓為起點,讓一線管理人員成為能“文”能“武”的管理團隊。
“巫云開”是巫溪(經云陽)至開州的一條高速公路,是重慶市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第三十三聯線,路線全長約119公里,項目總投資約220億元,在巫云開TJB1合同段橋梁和隧道占比達到77%以上,項目部大型施工機械多,為項目部生產組織與管理、各工序的高效銜接運行提出了新問題。
為讓一線管理人員既要做好生產組織管理,又要讓管理的大型機械設備發揮出最大效率,巫云開項目部展開了頭腦風暴,立足項目機械化施工實際,以開展混凝土濕噴機械手的操作實踐活動為序幕,由項目部副經理王曙光牽頭,組織了施工員、安全員、試驗室人員等開展濕噴機械手操作實踐培訓,由此拉開了管理人員“文武”雙全的大培訓。
項目部支部書記劉華說:“項目要搞好機械化施工,首先管理人員就要掌握機械設備的技術性能、操作要點,不能只局限于操作說明書,要向我們的操作手學習施工技術難點要點,知易行難,通過實踐活動提升我們的管理水平。”
此次培訓項目部邀請了濕噴技術能手石勝華進行詳細講解,他先后對混凝土噴射的壓力、噴射的順序、噴嘴的角度、混凝土塌落度等要點進行了講解,隨后項目部的安全員、施工員等管理人員在技術能手的指導下,對濕噴機進行了實踐操作。
此次培訓,大家對看似運行自如的濕噴機械手有很大的了解和收獲。“原來混凝土掉塊是因為單層噴射厚度過大引起的,速凝劑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安全員袁偉感嘆地說。
“以前領導要求我們進去看濕噴工序,不知道進去看什么,去了也不知道說什么,經過培訓,知道了濕噴工序的檢查重點了,對我以后處理噴射混凝土問題有很大的幫助。”施工員陳鵬講述了自己的收獲。
項目負責人說,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提升了管理人員動手能力,對促進機械化規范施工有很大的作用,項目將持續開展此類學習實踐活動,把隧道施工管控常識編寫口袋書,對管控重難點開展專題學習研討活動,力爭用最短的時間,提升一線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文圖/劉華)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