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如何建設“軌道上的城市”?8月2日《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年)》(下稱《規劃》)開始公示。《規劃》為廣州構建了高速地鐵、快速地鐵、普速地鐵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規模達到53條,2029公里,與上一輪規劃對比,新增30條、1004公里線路。
卓越成就
歷經20多年發展,廣州城市軌道交通取得了卓越成就,已建成開通16條(段)、621公里(不含廣佛線和7號線佛山段為587.7公里),里程居全國第三,實現了區區通地鐵,拉開了城市空間格局,促進了廣佛同城化發展。軌道占公交出行比例達60.1%,逐漸成為市民出行的首選。
規劃目標
“3060”時空目標、“6080”客運目標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發展新要求,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適應區域基礎設施布局的調整,發揮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組織開展了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年)編制工作。《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國際視野,高標準建設軌道上的廣州,引領城市向更高質量發展。
“3060”時空目標:
中心城區至南沙、外圍城區中心30分鐘直達;廣州與灣區各城市中心60分鐘直達,其中至佛山、東莞30分鐘可達。
“6080”客運目標:
市域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60%,軌道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80%。
規劃展望
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里程將位于全球前列
《規劃》形成高速地鐵、快速地鐵、普速地鐵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規模達到53條,2029公里,與上一輪規劃對比,新增30條、1004公里線路。
高速地鐵:南北延伸十八、二十二號線,新增十七號線、二十八號線、三十七號線,共5條、452公里。
快速地鐵:新增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號線,共11條、607公里。
普速地鐵:加密中心城區線網,打造南沙相對獨立的網絡,搭建外圍城區軌道骨架,引入佛山、東莞等周邊城市銜接軌道線路10條,共37條、970公里。
規劃實施后,廣州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里程位于全球前列。國內方面,廣州百萬人口擁有城市軌道里程101公里(北京109公里、上海88公里、深圳77公里),僅次于北京;從全球來看,廣州百萬人口擁有軌道交通(含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城市軌道)里程125公里(東京100公里、紐約127公里、倫敦151公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鞏固提升廣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
客流覆蓋方面,中心城區站點800米人口、就業崗位覆蓋率超過80%,全市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80%,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規劃亮點 緩解地鐵三、五號線擁擠
亮點一 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共享、網絡互聯、中心直達”的一體化軌道體系
一是構建以廣州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60分鐘交通圈,支持“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加強廣州與灣區城市地鐵對接,實現廣佛一張網、穗莞多通道、相鄰城市中心直達。形成對外軌道銜接通道28條,其中廣佛銜接通道18條,穗莞銜接通道6條,廣州至深圳、清遠、中山、惠州等地區銜接通道各1條。協同高鐵、城際,實現廣州與灣區各城市中心60分鐘直達,其中至佛山、東莞30分鐘可達。
亮點二 構筑中心城區至南沙、外圍城區的高標準軌道網絡
二是構筑市域高速地鐵,拉近南沙、外圍城區與中心城區間的時空距離,支撐城市空間格局。規劃南北延伸十八、二十二號線,新增十七號線、二十八號線、三十七號線,推動南沙、知識城、增城、從化、花都、空港、番禺等地區30分鐘快速直達市中心。
亮點三 南沙獨立軌道交通網絡
三是打造南沙獨立軌道交通網絡,快速聯動深港、珠澳,支撐南沙與港澳全面合作。一方面規劃地鐵二十二號線延伸至東莞、深圳,十八號線與南中珠城際貫通運營,構建南沙與前海、橫琴兩個合作區之間的快速交通通道,進一步增強南沙與深港、珠澳的快速聯系,鞏固提升南沙區位優勢,引領南沙發展。另一方面在南沙區內規劃布局近300公里的獨立軌道交通網絡,暢通區內各產業組團間聯系,為南沙的發展提供“最強”交通支撐。
亮點四 加密中心城區大客流走廊的覆蓋,解決現有線路客流瓶頸問題
四是加密中心城區軌道覆蓋,打造優質生活圈,改善居民出行體驗。規劃地鐵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等線路覆蓋大客流走廊,完善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公共交通系統,緩解中心城區道路交通壓力及地鐵三、五號線等線路客流擁擠的問題,提高軌道交通服務品質。
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院副院長馬小毅表示,本輪軌道交通現網規劃特別關注三號線和五號線,“三號線堪稱全國最擁擠的地鐵線路之一,本次特別規劃了兩條南北向線路——沿著解放路布設的二十四號線和沿著廣州大道布設的二十六號線,這兩條線一旦建成通車將大大緩解三號線的擁擠問題。此外,還沿著臨江大道布設東西向的二十五號線,與五號線的距離大約有五六公里,建成后也將大大緩解目前五號線的擁擠。”
亮點五 加強國鐵、城際、地鐵等多網融合
五是推動高速地鐵與城際軌道互聯互通,強化樞紐銜接,促進多網融合。確保綜合樞紐至少2條以上軌道線路銜接、80%以上城際站有城市軌道銜接,形成國鐵/城際、高速/快速地鐵、普速地鐵3個“1000公里”,支持打造綜合立體交通網。
本輪規劃廣州將形成高速地鐵、快速地鐵、普速地鐵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馬小毅解釋說,高速地鐵時速在160公里以上,快速地鐵時速在100公里~120公里之間,普速地鐵時速則在80公里~100公里之間。像目前的18號線就是高速地鐵,3號線就是快速地鐵。總體來說速度越高的線路站點之間的距離會越大,速度越低的線路站點會越密。
反饋意見方式:
(一)電子郵件:
gzsgdjtxwgh@gz.gov.cn;
(二)傳真: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020-83340878;廣州地鐵集團:020-83106611;
(三)信函: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越秀區廣衛路10號西側大堂,510030;廣州地鐵集團: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1238號41樓,510335
(四)網頁留言:
本公示專題頁面留言板。(https://ghzyj.gz.gov.cn/hdjlpt/yjzj/answer/21699)
注:上述任一渠道均可,無需多發。意見反饋需在傳真首頁、信封、電子郵件標題處注明“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年)方案公示意見反饋”。
公示時間:
2022年8月2日至2022年8月16日24時。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