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022年7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五,家住成都市成華區紅橋社區的胡川,作為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負責安全質量管理的職工,以志愿者身份抵達文德路211號。那里是成都本輪疫情發生以來病例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他參與該片區的核酸檢測工作。
得到成華區疫情防控升級的消息后,來自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的15名居家辦公人員,在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就地轉為社區防疫志愿者。剛剛過去的周末,他們與其他志愿者一道,在烈日的炙烤下堅守工作崗位,他們分布在不同的點位,擔負秩序維護、政策宣傳、入戶摸排、物資運輸等任務。聚在公司,TOD人就是一團火;因為疫情居家隔離,TOD人積極融入本社區防疫隊伍,成為國企工作人員勇擔使命、保衛家園的漫天星光。
“有任務隨時安排,我都準備好了。”
“我這五天的核酸報告、綠碼都有,我可以參加志愿服務嗎?”7月29日上午,接到公司“居家辦公者就地轉為社區志愿者”的通知,家住成華區雙水碾社區TOD人王晶主動找到了社區工作人員,請求分配任務。
“我是95后,抵抗力和體力都沒問題。”王晶害怕被拒絕,又趕緊補充了一個理由。“有任務隨時安排,我都準備好了。”
同樣做好準備的,還有家住成華區萬年場社區的TOD人萬琳。“我是國企員工,我一定會服從安排,完成相關工作,所以請務必記下我的聯系方式。”在社區辦公室,萬琳的一再爭取,讓工作人員很是動容。
主動報到,成為社區志愿者“預備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他們的“新陣地”。
29日當天,除了安排居家辦公員工就地轉為社區志愿者,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還緊急組建志愿者隊伍,隨時準備支援成華區。讓大家都沒想到的是,公司志愿者報名結束后,硬是比計劃名額多出了24人。原來,一些本來只有兩個名額的部門,全員報名參加了。
同時,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迅速安排部署,有序組織實施各項保障工作,將包含充電寶、驅蚊液、藿香正氣液等物資及時調撥到抗疫一線,助力他們順利完成任務。
“一個人的力量微小,但是我們可以聚沙成塔。”
“鈴……鈴……”7月29日早上6點11分,一陣急促的電話,吵醒了馬美蕓。
“美蕓,快到樓下來,我們現在亟需志愿者,幫小區居民辦出行卡。”電話那頭,是成華區和順社區工作人員唐姐。
從7月17日開始,馬美蕓作為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的黨員志愿者,支援了所在社區開展的6輪核酸檢測工作,與唐姐相互配合,一來二去就成為了熟人。因此,29日當天成華區疫情防控升級,唐姐直接打電話給馬美蕓,請她立即支援。
收到電話,沒有猶豫,馬美蕓馬上起身,還叫醒了熟睡的丈夫一起下樓。“走,多一個人,多一份力。”
一個維持現場秩序,一個登記信息辦出行卡,兩口子忙到11點過,一口早飯也沒來得及吃,總算是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把小區所有住戶的出行卡辦完了。緊接著,馬美蕓就接到了公司“從居家辦公就地轉為志愿者”的通知。
工作微信群里,平時的一個個工作通知,變成了一個個特殊提醒。這一幕,讓馬美蕓特別感觸:“每一個TOD人的日常工作,都是努力在為城市創造美好;在特殊時期,我們更會站出來,為城市守護美好。哪怕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小,但是,我們可以聚沙成塔。”連續幾天,馬美蕓都在一線,電話連線她時,她的聲音略顯疲憊,卻充滿了力量。
“我的傷不要緊,能夠多做一點事就好了。”
“不行不行,你這個傷口完全沒有恢復的趨勢,必須靜養。”這是7月22號,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客戶關系中心的趙晨陽在醫院復診時,得到的醫囑。7月初,他左腳趾骨骨裂,由于放不下工作,勞累使他的病情一直未能有效改善。
但這一切,他誰也沒告訴。
“趙晨陽,公司號召所有在成華區居家隔離的同事就地轉為社區志愿者,你可以參加嗎?”7月29日清晨,得到了公司的動員令,他毫不猶豫就去社區去報到了。
“今天我們要對三個小區進行全員核酸檢測,這里是高風險地區,我們要挨家挨戶去檢測,辛苦大家了。”7月30日,高溫來襲,趙晨陽顧不上受傷的腳,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投入到工作中。只有他自己知道,前行的每一步,都是對意志的巨大考驗。
2個小時后,檢測小組完成了任務,趙晨陽一瘸一拐地回到了休息站,細心的同事終于發現了他的不對勁,結果他一點也不在意:“我的腳可以慢慢養,小傷,不要緊,這個時候能夠多做一點事情,多分擔一些,就能更快戰勝疫情。”
“我們愿意,也希望自己獲得更有意義的成長體驗。”
其實,不止他們。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廣大干部員工就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你們負責15到21號樓,務必在今晚完成動員。”7月18日,家住錦江區五昭路社區的蔣羽主動到社區參加志愿服務活動。
“2.4萬常住人口,挨家挨戶通知做核酸,任務很艱巨。”因為一些老舊小區沒有電梯,蔣羽只能一層一層地爬。
“7月的成都本來就熱,我們還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難度很大,但一想到還有那么多志愿者跟我一起‘戰斗’,就有力量了。”蔣羽說,只要有需要,他會再沖上去。
“今天要進行全員核酸,請黨員同志們都來幫忙。”7月23日,家住青羊區同瑞社區的李晶收到社區信息。從下午3點到晚上9點,李晶和伙伴們分工配合,完成了小區1000余人的核酸檢測任務。
“媽媽,媽媽,媽媽辛苦啦。”當女兒看到“全副武裝”的李晶時,一眼就認出了她,因為這已經不是李晶第一次參加志愿服務了。“我愿意沖鋒在前,也希望自己獲得更有意義的成長體驗。”李晶說。
縱有重擔千斤墜,我輩毅然踏征途。疫情面前,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全體干部員工將繼續秉持企業使命責任,踐行國企擔當,為早日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成都軌道TOD力量。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