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月,從落戶到試生產
—— 邯鄲市復興區軌道交通高端裝備制造項目快速推進的背后
經過激光切割、焊接、拋丸、防腐處理等十幾道工序,一件件用于軌道交通建設的預埋件有序“走”下生產線。8月15日下午,位于邯鄲市復興經濟開發區的河北宏貫路橋科技有限公司1號車間內,看著試生產出來的產品,公司總經理王強信心滿滿:“本月底一定能正式投產。”
而在幾個月前,他還對項目能否按期推進“心里很沒底兒”。“項目剛開工一個月,就趕上邯鄲發生疫情,主城區實行全域封控管控,當時特別擔心工程因此停工。”王強說,由于在外地的老廠區產能不足,今年3月,企業決定將外遷項目落戶復興區,并很快完成項目選址、啟動建設。
“手里握著兩三千萬元的訂單,就等著盡早開足馬力生產呢。”總投資5億元的宏貫路橋是省重點項目,其生產的預埋件廣泛應用于高鐵、地鐵、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設,項目早一天投產,就能早一天見效,就能更好地穩定客戶、擴大市場。然而,疫情突襲,如何既保證60多人的施工隊伍防疫安全,又不耽誤施工進度?
工地嚴格實行封閉管理,人員生活物資等由復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保障——復興區委區政府很快給出解決方案。邯鄲市主城區封控管控的一個多月內,每天都有一輛皮卡車將糧、肉、菜等生活物資送至工地,醫護人員則按規定時限到施工現場為工人進行核酸檢測。
“不僅是生活物資保障,對施工期間急需的標準件、型材等生產物資,管委會分包干部也是全力協調解決。”疫情期間,工程仍按期推進,讓王強一顆揪著的心稍稍放松了些。
然而,問題接踵而至。占地60畝的廠區內,有一條電力高壓線穿過,廠房建設必須對這條高壓線進行遷移。雖然遷移距離僅有100多米,但辦理相關手續需協調邯鄲市供電部門,對人地兩生的貴州人王強來說,壓根不知道從哪兒入手解決這一難題。
“企業不用露面,所有問題全部由管委會出面協調。”現場辦公期間,復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姜仲春給王強吃下了“定心丸”。積極與市供電部門溝通,變高架線為地埋線,利用凌晨之后的時間施工,既最大限度降低了對附近村民生活用電的影響,又保障了工程進度。
并聯審批、全程幫辦代辦,讓在外地需要跑辦約一年的各類手續,僅用5個月全部完成;幫助解決項目管理人員子女上學問題……高效、暖心的服務,更堅定了王強在復興區建設華北地區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的信心。今年7月,項目開始試生產。
目前,宏貫路橋項目二期已開始施工,包括面積1萬余平方米的2號車間、研發中心等,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年產防腐預埋件、鐵路橋梁鋼結構及構件等高端裝備2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3億元。“特別是研發中心的投用,將有效加強對專用金屬構件的防腐性能研究,擴大產品在海上風電樁、電力設施等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王強說。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