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進入“末伏”,長沙剛送走夏天達39℃的高溫“烤”驗,卻迎來秋季超40℃的“燒烤”模式。持續炎熱天氣,讓戶外作業環境變得酷熱難當,這給長沙軌道項目建設、行車保障、客運服務、安全巡查、物業維護等一線作業人員帶來重重考驗,但為了保障項目進度加速推進、行車組織暢通無阻、呵護乘客精準到位、安全排查“無死角”、物業服務精細入微等,他們直面酷暑,背灼炎光,堅守奮戰在一線。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刻錄這些長沙軌道平凡人的鮮活剪影。
地鐵建設“加速者”
共建軌道上的長株潭8月16日清晨6:30,長株潭西環線的施工隊伍早早抵達了各自作業點,只為乘著清晨的涼爽多完成一點施工進度,朝著年底通車試運行的目標加速沖刺。黃雙高架區間接觸網施工作業點,施工人員穿上了防曬袖套,熟練穿戴好安全護具并進行細致檢查后,在工班長張海民的帶領下,矯健地爬上了距離地面將近6米的接觸網腕臂。到上午10時許,氣溫達到35℃,工人師傅沒有絲毫停歇,一直在腕臂與線路中靈活穿行,一絲不茍,只為擰緊每一顆螺絲。一個作業流程下來,身上的防護服早已濕透。下午15時許,驕陽炙烤著大地,室外溫度高達42℃。長株潭西環線雙湖站自來水管開挖施工現場,周望喜雙手提起數十斤重的綠網,忙碌地穿梭在現場機器設備之間,第一時間對地面開挖的裸土進行覆蓋,為現場文明施工架起一道綠色“防護墻”。
磁浮快線“檢測師”
白加黑模式測數據長沙磁浮快線在既有線路升級改造提速至140km/h后,接觸軌系統運維標準和要求更高。8月18日10時55分,鄒同友和同事進入車輛段軌行區,按照分工對接觸軌無縫膨脹頭熱補償量及中間接頭焊接質量進行檢查作業。接觸軌在陽光的炙烤下變得滾燙,接觸軌溫度達到55℃。暑運期間還開啟了“白加黑”模式,“矯正軌偏、重復精度……”鄒同友彎腰半蹲檢測焊縫磨耗、測量膨脹位移、矯正軌高軌偏等,一系列動作連貫且標準;夜間天窗,作業人員俯趴在二十米高架橋F軌枕中間進行線路數據復測。在熱浪席卷下,每日作業完畢,鄒同友和同事都是汗流浹背。
地鐵線路“啄木鳥”
俯看鋼軌穩固根基按照檢修計劃,室外溫度超過37℃,就要對車輛段、停車場鋼軌進行每日巡檢。8月14日上午11時,工建三車間線路四班線路巡檢人員正沿著軌行區徒步巡查,檢查確認車場線路、設備無異常。俯身察看鋼軌方向、平順度,確認每一個鋼軌扣件、螺栓的緊固狀態,完成道床搗固作業,保證碎石道床彈性……不給鋼軌留下變形的余地,全力護穩電客車安全運行的根基。“迄今沒有發生過脹軌的情況,也絕不允許其發生。”越是條件惡劣,越要認真完成巡檢,戶外段的巡道是“上曬下烤”的雙面夾擊,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濕“變色”。中午時鋼軌溫度超過60℃,為精準評估鋼軌情況,巡檢工肖蕭盡可能貼近鋼軌、地面進行觀察,可就算佩戴手套、身穿工作服,膝蓋和手掌也會被燙紅。烈日當頭,不論是弓腰、貼地察看,抑或是側耳傾聽,他們更加細致認真,“落錘不白敲,俯身不白看”。
軌道交通“蜘蛛俠”
凌空巡檢永葆動能接觸網是軌道交通牽引供電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電客車提供電力動能,其垂直高度有4米多。為保證接觸網零事故、零隱患,接觸網工需要日夜進行巡檢和檢修。仰頭、半蹲、彎腰,調整、檢查、檢測、緊固,這是每一位接觸網工作業時需重復操作的步驟,而炎炎夏日這些常規操作更加艱辛,將面對“高壓、高空、高溫”三重挑戰。8月14日16時,黃興車輛段戶外場地,接觸網二車間接觸網三班正例行巡檢,接觸網都是金屬,最高時溫度可達到60℃。烈日下毫無遮擋物,陽光直射在檢修人員張舜、劉威的臉上,豆大的汗珠在發白的陽光下閃閃發亮,高梯車站立平臺被他們的汗水浸濕一片。酷熱的天氣既考驗作業人員的定力,更考驗戶外檢修作業的工作質量。高梯車循序推進,他們逐點檢修接觸懸掛中的吊弦、分段絕緣器和手動隔離開關,確保電客車“永葆”動能。
地保區“執法衛士”
酷暑巡查消除隱患8月12日,驕陽似火,地鐵保護區內執法隊員忙碌的身影依舊穿梭不停,他們與烈日較勁,與高溫抗衡,揮汗如雨,被曬的發黑、發紅,制服被汗水一遍遍浸濕。當問到為什么要頂著烈日開展巡查時,他們表示“許多勘探作業往往只需要短短的幾十分鐘便可以完成,萬一有施工單位未經審批進行作業,造成的安全事故損失不可估量。哪怕溫度再高,地保區的安全也都不容有失”。到晚上24點左右,氣溫剛有所下降,經歷了一天炙烤的執法人員胡鐵接到報案,地鐵1號線省政府站3號出入口南側機動車輔道上有炮機作業。胡鐵迅速通知相關同事,第一時間了解項目施工情況,快速趕到施工現場叫停項目施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忙完一切,回到家中已是凌晨3點,身上早已被汗水浸透。
軌道物業“清涼工”
營造安全舒適環境8月12日12:00,正是太陽毒辣的時刻,物業公司大樓項目維修班長吳韓接到報修電話,集團大樓27樓的消防補水管道壓力表突然爆裂。接報后,吳韓拿起工具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確認為高溫導致儀表盤破裂,若不及時處理會影響消防系統正常運行。他果斷更換新表,從接單到維修完成,不到30分鐘。16:00,室外高溫超40℃,為確保大樓辦公區域各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行,大樓項目維修班在班長吳韓的帶領下,對大樓及周邊區域開始排查。巡查中發現綠化帶一處有漏水現象,仔細排查發現是電子閥的接頭絕緣層因高溫軟化后脫落導致,他們立即投入到對電線的修復中……而諸如此類的維修保障工作還有很多,每次都是渾身濕透。
“炎”值爆表 汗灑一線
長沙軌道人
用汗水迎接“烤”驗
用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
向奮戰一線的長沙軌道人致敬
向所有迎著酷暑堅守崗位的工作者致敬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