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7日上午,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掛牌暨濰坊新投入運營200輛濰柴氫燃料電池商用車交接儀式舉行,這意味著我國在燃料電池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氫能大規模示范應用領域,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
據了解,2021年4月16日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在濟南正式揭牌,標志著該中心正式進入了試運營階段。經過一年多的試運營,在多方力量的協同攻關下,依托科技部“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成功開發了15~200kW系列化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形成了“黃河”雪蠟車、氫能熱電聯供、高速加氫站、氫能港口建設、氫燃料電池客運船等一系列轉化成果。目前,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已具備正式掛牌運營條件。
據悉,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以濰柴動力為主體,聯合清華大學、中科院大化所、中國重汽、陜西重汽、山東國惠、中通客車、林德叉車等產業鏈領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優質創新資源,打造形成“以我為主、鏈合創新”的產學研用技術創新體系。該中心以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使命,重點面向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儲能、發電等領域,聚焦燃料電池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應用開發技術研究、測試評價技術研究和相關研發平臺建設,承擔了國家《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商用車產業化技術與應用》等重大專項,推動重大研究成果產業化。
2021年4月,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牽頭承擔了科技部與山東省聯合實施的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一期項目。該項目聚焦氫能動力系統開發,圍繞氫能高速、氫能港口、氫能園區等典型場景,開展氫能綜合供能應用示范,努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氫能綜合利用示范樣板,目前已創造了多個“第一”:在青島市青島港建成了全國首個“氫+5G”港口、港口加氫站,在淄博市濟青高速淄博南服務區建成全國首個高速加氫站,在濟南市濟南東服務區建成全國首個零碳服務區,在濰坊市建成全國第一個氫能低碳園區,在濟南市泰山鋼鐵建成全國第一個鋼鐵行業副產氫純化管道供氫加氫母站。
本次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投放后將達到18條公交運營專線,是全球氫燃料公交線路最密集的區域,也是全球在運氫燃料公交車最多的城市。據介紹,濰柴動力從2010年開始,先后投資40億元布局新能源業務。特別是在燃料電池方面,戰略重組了加拿大巴拉德氫燃料電池、英國錫里斯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瑞士飛速空壓機,并全面實現在濰坊產業落地。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