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印發《福建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簡稱《綱要》),明確加快建設優質高效的鐵路網、便捷普惠的公路網、世界一流的港口群、干支協調的機場群、保障有力的油氣管網、輻射全球的郵政快遞網。
到2035年,福建將形成“三縱六橫兩聯”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便捷通達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高效連接中西部地區、臺灣地區,覆蓋省域內主要發展軸帶,輻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成福建“211”交通圈,實現各設區市間2小時通達,福州、廈漳泉兩大都市圈1小時通勤,設區市至所轄縣、各縣至所轄鄉鎮1小時基本覆蓋。
超95%人口將享受1小時內快速交通服務
《綱要》提出,福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結構顯著優化、實體線網規模顯著增加。包括高鐵、高速公路在內的快速網預計達到1.3萬公里,包括普通國省道、城際鐵路、內河高等級航道等在內的干線網達到2萬公里,以農村公路為主的基礎網達到14.3萬公里;基本實現鄉鎮15分鐘上國省道、30分鐘上高速公路,縣級行政中心30分鐘上鐵路,市級行政中心15分鐘上高鐵、60分鐘到機場;全省超過95%的人口享受1小時內快速交通服務,中心城區綜合客運樞紐之間公共交通轉換時間不超過1小時。
為更好凸顯以福州、廈漳泉兩大都市圈為核心的現代化港口群、機場群在國際國內運輸網絡中的比較優勢,福建將建成廈門國際樞紐海港和福州國際深水大港,全省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230個以上;“絲路海運”航線體系基本形成,中歐班列做優做強,打造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國際陸港;以廈門高崎、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為核心的區域樞紐機場輻射范圍、服務品質、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航線網絡通達全球重點地區。
六大工程加快規劃落地
為推動規劃加快落地,《綱要》提出組織實施六大工程。福建將實施國家級主通道擴能工程,高標準新改建沈海、京臺等18條高速公路,新建規模1200公里,投資約2200億元;加快推動沿海高鐵、昌福廈高鐵等高速鐵路建設,總建設規模1600公里,投資約2720億元。
實施濱海風景道工程,福建將以228國道為主線,配套設置聯絡線和旅游支線,完善沿線服務區、停車區、觀景臺等交通旅游服務體系,打造交旅深度融合、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濱海風景道。
兩大都市圈互聯互通工程也是重點之一。福建將優化福州都市圈交通布局,打造福州“兩環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網;進一步推動廈漳泉都市圈互聯互通,加快廈漳泉城際鐵路R1等軌道項目落地,以324國道試點推進廈門、泉州等沿線城市快速通道建設。實施海絲國際航空樞紐工程,建成以廈門新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為雙核心,航空、城際鐵路、城市軌道、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無縫銜接的兩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此外,福建還將推進11個重點港區整體連片開發,建設15條港口后方鐵路通道及鐵路支線,打造福州國際深水大港、廈門國際樞紐海港兩個世界一流港口;實施兩岸融合發展聯通工程,全力推動兩岸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兩岸融合更便捷的通道。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