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青島地鐵集團走過了第一個十年。從軌道交通行業的新兵,到如今運營里程全國前十、劍指“雙一流”目標,青島地鐵集團一路前行的軌跡,是青島交通運輸事業乃至整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非凡十年的縮影。
在建線路里程創歷史新高
2010年6月,山東省第一條地鐵線路——青島地鐵3號線進入全線施工階段,以建“百年地鐵”為準繩,以“為城市建地鐵、為人民建地鐵”為理念,開啟了青島地鐵的大建設期。
經過五年的建設,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于2015年12月通車,“一線牽南北,全城若比鄰”,青島進入了地鐵時代。作為青島修建的第一條地鐵線,3號線的建設可以用“摸著石頭過河”來形容。青島獨特的花崗巖地貌和復雜多變的地質,讓常規的機械法施工遇到技術壁壘,礦山法成了當時擺在3號線面前的唯一選擇。“就是一米接一米,甚至是幾十厘米接幾十厘米地往前推進。”3號線的建設者這樣回憶當年的建設歷程。
不能墨守成規,創新才能走出地鐵建設的青島路徑。
青島地鐵聯合中船重工,將多用于山嶺隧道施工的TBM進行創新、改良,最終創造出為青島地質“量身定制”的DSUC型雙護盾硬巖隧道掘進機。2014年12月,經過1年多的準備,首臺雙護盾TBM“貫龍號”在2號線成功始發。這條地下掘進的長龍,邁出了青島地鐵機械施工法的第一步,這也是雙護盾TBM在國際地鐵領域的首次應用。據介紹,當時使用機械法掘進的海安路到高雄路(不含)4站4區間,不僅效率高,而且把對周邊市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降到了最低,為青島地鐵贏得了百姓的口碑。相對于傳統的鉆爆方式,TBM提速了8到10倍,一舉拿下最高月進382米,最高日進22.5米等多項施工紀錄。時至今日,青島地鐵月進尺已經進入“800米+”迭代,青島地鐵建設方面的創新也早已從工程拓展到了建設的各個環節。
2021年年底,青島地鐵1號線全線通車,這條國內最深跨海地鐵線路將青島東西兩岸的出行時間帶入“6分鐘”時代。今年4月,國內首座全預制裝配的地鐵車站——青島地鐵6號線可洛石站完成主體拼接,6號線共取得各類裝配式車站施工專利技術18項,加快推動了地鐵建造從勞動密集型行業向綠色及技術密集型行業的轉變。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TACS項目正式進入工程應用階段,這將是國內第一條列車自主運行線路。這項技術真正站在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前沿并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方向,使中國軌道交通列車控制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極大提升“中國智造”在世界軌道交通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一路走來,青島地鐵集團認真踐行“為城市建地鐵、為人民建地鐵”的理念,全面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青島”,累計獲批線路達到13條、503公里,位列全國第九;運營線路6條、284公里,位列全國第十;在建線路達到11條、219公里,創歷史新高。青島地鐵3號線和2號線,分別榮獲詹天佑獎和國家優質工程金獎,贏得了國家和行業充分肯定。
用“暢達幸福”擦亮城市名片
2017年10月,青島地鐵服務品牌“暢達幸福”正式發布,寓意青島地鐵要建設通暢的地鐵線路,提供優質的運營服務,對外為乘客創造安心舒暢的幸福出行體驗,對內為員工打造干事創業的幸福成長平臺,并通過對地鐵沿線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市民生活品質,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在品牌建設路上,青島地鐵堅持以服務樹品牌、以品牌促發展,以“暢達幸福”品牌為引領,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在不斷滿足乘客出行需求的服務中踐行初心使命。
地鐵所至,美好即達。青島地鐵積極開展季節性延時,增設母嬰室、設置冷暖車廂、打造智慧客服,上線地鐵App健康乘車碼“五驗合一”等便民措施,有效滿足乘客服務需求,乘客滿意度連續5年處于“非常滿意”水平。
響應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青島地鐵在運營板塊大力推行班組建設。通過推行“班組小立法、二次分配”,鼓勵一線班組在公司規章制度下根據專業特點、實際情況,通過民主協商原則自行制定管理規則,開展自我管理“立法”,并根據班組運作需要即時調整;自主開展薪酬績效二次分配,讓績效獎金向關鍵崗位、一線崗位傾斜,改變過去“干多干少一個樣”,實現“干得多拿得多、干得好獎得高”的目標,在運營一線廣泛形成“比、學、趕、超”的干事創業氛圍,有力推動了安全生產運營服務質量提升。
自2015年第一條線路開通至今,青島每年都有地鐵新線開通,運營里程是僅次于北京的北方第二城,單日客運量上百萬人次。截至目前,青島地鐵已累計安全運營2500多天,運送乘客突破10億人次,公共交通分擔率不斷提升,與國鐵、機場換乘平均覆蓋率分別達到96.26%和84.35%,基本實現對全市主要交通樞紐全覆蓋,為城市高效運轉注入了澎湃動力。線網運營時長超18小時,行車間隔最短至2分35秒。16項運營關鍵指標中,列車正點率、列車運行圖兌現率等13項指標全國第一,3項指標全國第二。“暢達幸福”服務品牌也先后獲得了全國企業文化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榜樣品牌”等榮譽,擦亮了青島的城市名片。
地方國企是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承擔者、推動者。青島地鐵集團走到第十個年頭,確立了“三六五”發展戰略,即聚焦“線路建設、TOD開發和軌交產業集群”三個千億元投資目標,立足“運更多的人、賺更多的錢、用最少的電、讓更多人工作生活在地鐵旁、青島地鐵青島造、匹配城市戰略”六大發展愿景,全面發力“建設、運營、開發、經營和資本運作”五大賽道,實現從建城市地鐵,到建地鐵城市的轉變。聚焦主業,拓展邊界,青島地鐵五大賽道齊發力,提出了與城市戰略高度匹配的“建設世界一流地鐵,打造一流城市投資建設運營商”的“雙一流”目標。
十年逐夢,篤行不怠。青島地鐵集團以苦干實干的姿態、勇于創新的精神,成就了十年來的蝶變發展,向城市、向青島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十年答卷”。新的征程,大幕拉開,唯有奮斗,不負韶華。青島地鐵集團將堅定“三六五”發展戰略和“雙一流”目標,爭取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