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是城市的動脈,每天乘坐的地鐵列車背后,有哪些人在為乘客安全保駕護航?
在武漢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車輛中心車輛二部,流傳著列車檢修“一把刀”的傳說,傳說中的張兵現為電氣鉗工主任技師,今年52歲。張兵從業30多年,自2006年入職該公司以來,處理過大小故障上千起,排除車輛安全隱患不計其數,并自研檢測設備,大幅提高檢修效率、縮短檢修工時,為單位年省百余萬元,曾先后獲得武漢五一勞動獎章、武漢市技術能手、武漢“大城工匠”、武漢市“帶徒名師”、湖北省“荊楚工匠”等榮譽。
■ 勤學苦練成就檢修“一把刀”
17歲那年,初中畢業的張兵入職武昌車輛廠,在那里一干就是20年。2006年,張兵通過應聘入職武漢地鐵,從事軌道交通車輛電氣系統檢修工作。
在武漢地鐵,張兵是檢修“一把刀”,這一美譽是他勤學苦練換來的。
張兵正視自己只有初中學歷的“短板”,自我加壓,通過自考取得大專學歷,并在實踐中不斷磨礪。他逼迫自己在最短時間把地鐵列車的“五臟六腑”都搞清楚,只要廠家來維修,他就抓住一切機會“偷師學藝”。他的維修技藝日臻嫻熟,對地鐵每個部件“長什么樣”了如指掌,每型車100張電氣原理圖隨手可以畫出來。同事笑稱:“我們叫他‘一把刀’,是指任何大小毛病,他‘小刀’一拿就能終結?!?/p>
張兵先后參與1號線、2號線、4號線的開通、調試、運營,還參與編制武漢地鐵1號線一期車輛架修、2號線一期車輛架修和大修等車輛檢修規程及工藝文件,并沿用至今。
■ 帶領工作室完成創新項目20余項
在同事眼里,張兵還是個“創新達人”。
2020年,為徹底解決空調故障率高、檢測困難的檢修難題,一直和電子元器件打交道的張兵,萌生了自己造一個模擬試驗平臺的想法,將人工檢測“搬”到機器上。他拿著空調控制器反復研究,自主設計研發出“空調控制器模擬試驗臺”,將單件故障控制器的檢測時間從8小時縮短至10分鐘,還減少了人工檢測時多次插拔的損耗,極大提高了檢修效率。同年,張兵再次帶領團隊設計“雨刷控制盒檢驗平臺”,避免了反復調整、重復作業,提高了勞動效率。
這兩個平臺只是張兵眾多創新項目的縮影。早在2015年7月,“張兵(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以老帶新聚集了一幫愛鉆研、愛創新的一線工匠。自工作室創新成果在公司應用以來,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廣泛認可,已立項并完成創新項目20余項,累計節約維修成本200余萬元。
“創新和自主研發,才是促進企業生產高效發展的原動力?!睆埍f。
■ “師徒帶教”培養一批檢修骨干
如今的張兵,更是一位深受徒弟愛戴和尊敬的“導師”。
為幫助青年員工早日成才,助推武漢地鐵高質量發展,張兵主動承擔起“師徒帶教”工作,利用業余時間自畫列車電氣原理圖,編寫培訓教材,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所學所知傾囊相授。
“學技術不能只看書,更要通過實戰解決問題?!睆埍鴰ьI徒弟一起鉆研車輛檢修技術,要求他們不懂就問,動腦動手用心琢磨。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徒弟們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責任心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張兵還注重培養徒弟的創新意識,“要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從‘要我解決問題’轉變為‘我要解決問題’”。
多年來,張兵先后完成“傳、幫、帶”培訓320余人次,培養12人成為班組長,其中2人取得技師職業資格,27人晉級為高級工,在武漢市技能大賽車輛檢修項目中頻頻獲獎。如今,張兵的徒弟們大都成長為武漢地鐵車輛檢修的骨干力量。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