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通知,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策部署,落實“二十條”和“新十條”優化措施,部署加快推進道路客運復工復產、保障人民群眾平安健康順暢舒心出行有關工作。
通知提出,各地要全面恢復道路客運服務,切實維護本轄區內道路班車客運、包車客運正常運行秩序。嚴格落實對旅客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不再進行信息登記等相關規定,為人民群眾出行創造良好環境。前期因疫情原因采取暫停道路客運服務措施的地區,要迅速組織相關經營者恢復運營。
全力保障從業人員身體健康
在精準實施疫情防控和保護措施上,通知要求,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督促指導道路客運經營者對照最新版《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嚴格落實汽車客運站和營運客車消毒通風、從業人員個人防護和新冠病毒疫苗“應接盡接”、引導乘客全程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疫情嚴重的地區,要適當加密消毒通風等措施頻次。要嚴格開展從業人員健康監測,靈活采取抗原檢測、癥狀管理等方式提升健康監測針對性。提倡關鍵崗位從業人員“兩點一線”管理,盡可能減少與社會面的接觸。要關心關愛從業人員,優先為一線服務人員提供N95口罩、消毒劑、抗原檢測試劑、藥物等防疫物品,優先接種疫苗,全力保障從業人員身體健康。
通知指出,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在當地聯防聯控機制領導下,會同有關部門精準實施汽車客運站和營運客車涉疫管理。從業人員或旅客出現感染新冠病毒情況時,對汽車客運站、營運客車一般不采取臨時封控措施,同工作場所人員不進行大范圍隔離。對確認出現相關癥狀的從業人員,原則上不安排作業;對感染已超過7天、癥狀消失或輕微、核酸或抗原檢測結果轉為陰性后,可在嚴格個人防護的情況下恢復相關從業人員工作,其中對駕駛員崗位要堅持從嚴審慎,確保身體狀況勝任安全行車要求。要督促道路客運經營者完善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特別是針對從業人員出現大面積感染的極端情況,有針對性完善應急處置措施。建立重點崗位預備隊制度,如遇有突發疫情,要及時調度后備人員,確保重點客運站不關停、主要客運線路服務不中斷。
切實強化駕駛員和車輛安全管理
通知要求,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督促道路客運經營者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高度重視車輛停運或低負荷運行轉向復工達產衍生的安全風險,切實強化駕駛員、車輛安全管理,杜絕搶生產、搶效益引發安全生產事故。要確保車輛技術狀況良好,堅決杜絕車輛“帶病”上路。
通知要求,進一步強化駕駛員安全意識,對駕駛員全面開展一輪安全培訓,重點強化防御性駕駛、惡劣天氣及突發情況應急處置等技能培訓,開展典型事故警示教育。要充分運用車輛動態監控、智能視頻監控等信息化手段,及時糾正駕駛員不安全駕駛行為。
此外,通知強調,持續加大助企紓困力度,積極營造道路客運行業良好發展環境。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加強調度督導、行業監測,及時糾正暫停或者限制非高風險區道路客運服務、限制客運車輛正常通行等過度管控行為,保障道路客運服務“應開盡開”、安全有序。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