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佛山南海丹灶鎮重點項目簽約投產暨大灣區新能源產業園動工儀式成功舉辦。25個項目集中簽約、12個項目集中投產,大灣區新能源產業園正式動工,建設“萬畝千億”制造業大平臺。
25個簽約項目計劃總投資260億元
12個投產項目達產產值約120億元
丹灶鎮新一輪招大商、快投產、大建設的“集結號”正在吹響。
現場簽約的25個項目計劃總投資260億元,涵蓋新能源、智能安全、新材料、高端裝備及科創等新興產業領域。既有計劃總投資185億的H2綠氫總部項目、清能總部項目、程時杰院士領銜的瑞科美電池項目等7個新能源項目;也有投產首年就增資擴產的眾燊匯輕量化材料項目、曾經走出佛山又堅持回來的納德超硬新材料項目等一批新興戰略產業項目。
本次簽約項目當中科創項目勢頭猛進,例如有管曉宏院士統籌的瀚銳有機液態,液態有機儲氫技術實現儲運氫成本降低80%,還有全國首創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于燃料電池行業的熠動燃料電池數字孿生系統等7個科創項目,讓丹灶匯聚更多高水平科創資源。
12個投產項目達產產值約120億元,包括中國第一的工程機械行業龍頭徐工集團在灣區投資的徐工塔機項目,達產后年產值超30億元;世界500強企業百事公司,在華南的第一家食品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后每年總產能可達4萬噸;“雙世界五百強”合資的康明斯恩澤制氫裝置項目,達產后年產值超45億元;國內唯一全自主、全產業鏈的氫能燃料電池企業,南海首個氫能百億央企項目——國家電投華南氫能基地,一期達產后年產值超17億元;小家電控制板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安林半導體顯示器件項目,達產后年產值超10億元;華南區域首個氫燃料電池公共測試服務平臺瀚藍氫燃料電池檢測中心項目,將打造華南區域燃料電池測評公共服務洼地。
“丹灶鎮具有制造業當家的硬實力、具有產城齊拓展的承載力、具有開拓新賽道的源動力、具有集聚大資源的吸引力、具有敏于行的執行力、具有發展好生態的影響力。”南海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勇現場用“六個力”激勵丹灶鎮,并表示,一批批重點項目在丹灶集中簽約、投產,令人振奮,丹灶未來一定更美好。
大灣區新能源產業園動工建設
打造氫能產業全鏈名鎮
引百億項目,創千億產業,建萬畝級平臺。
現場除了30萬平米的祥旺智園、36萬平米的聯泰科技園B區等載體項目簽約外,大灣區新能源產業園正式動工。產業園由丹灶產業開發集團投資建設,將打造666.66公頃(10000畝)的連片產業空間,計劃投入超30億元建設園區道路、污水管網、產業保障房等基礎配套設施。
大灣區新能源產業園將建設成為“萬畝千億”制造業大平臺,重點引進一批世界500強企業、上市企業、產業龍頭等項目,用5年時間,實現產值超千億,打造灣區“頂配版”產業園區,有力支撐丹灶打造成為龍頭企業投資灣區的第一選擇,更為大項目落戶南海提供優質的丹灶空間。
去年,以丹灶為主陣地的氫能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是佛山唯一、全省首批五個之一。目前,南海已集聚了100多家氫能企業和機構,涉及上中下游整個產業鏈,包括制氫、加氫、儲氫、氫能源示范應用,以及質子交換膜、碳紙、催化劑、膜電極等核心零部件和設備檢測?!暗渲圃臁睉貌粩嘭S富,國內首款氫能共享兩輪車在仙湖試運營、南海首批氫能環衛車在丹灶正式投運,一批氫能核心項目成功落戶丹灶。
如今,丹灶已初步實現氫能全產業鏈布局,龍頭企業紛至沓來,為推動丹灶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直以制造業立鎮的丹灶必須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新的一年,丹灶鎮堅持制造業當家,狠抓重點項目和重點園區建設?!钡ぴ铈傸h委書記何敏儀提出,丹灶鎮要信心滿滿、馬力全開,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拼速度,只爭朝夕;拓空間,筑巢引鳳;謀創新,為“丹造”插上騰飛的翅膀。
打好招商引資組合拳
挺起制造業當家脊梁
聚焦制造業、體現制造業當家,大抓工業經濟招商,是丹灶招商引資的主要特點。
回首2022年,百億央企,鏗鏘落地;院士項目,持續集聚;“云巢”布控,氫車上路;工業空間,萬畝奔騰。全年引進項目超80個,計劃投資總額超341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增長30%;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32%?!?10”工程全速推進。力爭5年內培育引進超過10家上市企業。
產業鏈的整合,可以是市場自發,更可以靠以招商為代表的“有形之手”牽引。如今,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成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氫能產業集群成為全省首批、佛山唯一入圍的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產業鏈優化和產業集群形成的背后,是丹灶堅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思路和對整個產業支撐體系的優化。
2023年,丹灶將繼續發力精準招商引資,切實發揮招商先鋒作用,打造丹灶項目建設新速度。抓住佛北戰新產業園核心區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設等重大機遇,瞄準新能源、智能安全、生命電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招引龍頭項目和鏈主企業;通過做實重點項目服務專班等舉措,促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達產、早見效。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