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日前召開的2023年廣東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廣東將加速推進交通強國先行示范省建設,加快實施交通強國五大建設試點任務和交通強省“十大工程”,加快完善“三橫六縱兩聯”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水運、民航融合發展,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和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完善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以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奮力當好先行。
目前,廣東總體建成全國領先的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完善的國省干線公路網和廣覆蓋的農村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初步成形,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和運輸服務能力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省管鐵路計劃投資1100億元
2018年至2022年,廣東省公路水路交通基本建設完成投資9741.6億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864公里,新增萬噸級泊位47個、內河高等級航道383公里,新增鐵路運營里程603公里,新建成韶關丹霞機場、湛江吳川機場。
到2022年年底,廣東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12萬公里,連續9年居全國第一;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5328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鐵”;萬噸級及以上泊位達到368個;全省已建成9座機場。去年,廣東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完成投資2163.8億元、同比增長9.8%。
錨定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的目標和“三年工程兩年干”任務,今年廣東計劃完成公路水路投資2300億元、省管鐵路投資1100億元,努力把手中的“施工圖”轉化為大地的“實景畫”。公路方面,繼續推進深中通道、黃茅海通道、獅子洋通道等51項共1964公里續建項目,計劃建成韶惠高速公路龍門至惠州段等13項共354公里,新增通車里程250公里。
水路方面,推進北江上延、東江、順德水道等內河高等級航道擴能升級,加快推進廣州港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深圳港鹽田港區東作業區集裝箱碼頭工程等63項續建項目,其中計劃建成16項,新開工22項。
廣東還將加快省管鐵路建設,重點加快廣湛、深江等37項在建項目,計劃建成廣汕高鐵、汕汕(汕尾至汕頭南)高鐵等8個省管鐵路項目,共約511公里。
實施旅客聯程運輸專項行動
作為外向型經濟大省,廣東將繼續全力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統籌加強全省港口、機場、鐵路貨站等重點樞紐的跟蹤調度,確保樞紐設施服務不停、中轉不斷、運行有序;做好“澳車北上”服務,配合推動“港車北上”,深入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合力做好與港澳間公路、水路、鐵路等客運服務保障工作。
廣東將深化實施旅客聯程運輸專項行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一票式”聯程客運和“一單制”聯程貨運服務體系建設;繼續落實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悉心指導幫助行業市場主體用足用好各類惠企紓困政策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以創新引領智慧交通綠色交通發展,廣東將穩步推進智慧高速公路、數字鐵路建設,推進新基建重點工程粵港澳跨海智慧通道工程建設,推動港珠澳大橋數字化、智能化運營維護;全面推進綠色公路建設,力爭創建10至30個省級綠色公路示范工程;推動港口岸電使用率同比增長20%以上,推動瓊州海峽省際客滾船碼頭實現岸電設施全覆蓋使用,加快推進內河船舶LNG動力應用工作。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