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交62路,始發自西善橋岱山保障房片區,途經過集慶門、賽虹橋、油坊橋、西善橋等重點公交樞紐站……終點站為西街,全長17.4公里。這是一條特殊的公交線路,老年乘客超過該線路客流量的30%。為更好地服務老年乘客,南京公交集團將其進行適老化改造,打造成為一條公交“敬老線”。
5月20日上午10:50,68歲的陳老先生從明尚東苑北站上車,坐在車廂第一排。年輕的公交車駕駛員王偉一眼瞥見上車乘客的花白頭發,多加了幾分留心,特意等到老爺子坐穩了,才重新發動車輛。這一趟車是陳老先生每天都要往返乘坐的。對他來說,62路連接著他和兒子的家,也連接著祖孫三代。“我住在岱山,兒子住城里,他平時要上班沒時間接孩子放學。我就每天乘62路車去幫著接孫子,接完了,晚上再乘62路車回家。”
多年來,乘坐62路車的次數與陳老先生見孫子的次數一樣,工作日每天相見、準時相見,62路已成了他的“老朋友”。看到62路車的駕駛員們,他也像看到親人般親切。每天一踏上62路車,他感覺”十分舒服”,“駕駛員很友好,車上總有位子給老人坐。如果人多時沒人讓座,駕駛員還會主動招呼乘客們給我們讓座”,陳老先生說,他做過心臟手術,不能久站。但是,坐62路時他一點都不用擔心,因為這趟車對老人真的很友好。
很多老人和陳老先生一樣,時間久了便把駕駛員當作朋友或家人一樣。南京公交集團第三客運分公司黨委副書記杜曉清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2018年敬老線開通不久后,62路駕駛員傅智誠在晚上下班后突然接到一位姓杜的老人電話。這位杜老爺子當時突然生病了,在他想不到可以求助誰的時候,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問傅智誠,可以不可以帶他去醫院看個病。傅智誠對這位每天都坐他車的老人很熟悉,也知道他家住什么地方。他接到這個電話后一分鐘都沒有耽擱,立即上門去送老人去醫院救治。
“老人在生病的時候能想到我們車隊,想到駕駛員,體現出他們對駕駛員的一種信任”, 杜曉清說,這件事情讓全公司員工們也很受觸動,也下決心一定要把敬老線運營好,為老人們服務好。
62路“敬老線”途經集慶門、賽虹橋、油坊橋、西善橋等重點公交樞紐站,是沿線老年乘客購物、買菜、就醫的一條公交骨干線路。南京公交集團第三客運分公司團總支書記許冬說,為了為了滿足老年乘客特殊需求,車廂里放置了盛有愛心雨傘、風油精、人丹等便民物品的“百寶箱”,供老年人按需取用; 車隊和黨員線長的電話印成了名片,發放給老年乘客,老人需要幫助時,可以隨時打這個“敬老熱線”。62路“敬老線”的車廂內布置也有著濃厚的“敬老氛圍”:車廂拉手上印著帶有“敬老”兩個字的小紅心,還有兩行“孝老從心開始,敬老從我做起”的標語,車廂兩側展示著“新二十四孝圖”小故事,圖文并茂,向人們傳遞著中華民族敬老該老的傳統美德。
事實上,敬老助老的小故事,每天都在這條“敬老線”上發生著。駕駛員王偉說,今年初春的一天,天氣十分寒冷,一位老人上車時突然摔倒了。王偉趕忙下去攙扶,但由于老人體重太重,身體單薄的他竟然沒能把老人扶起來。旁邊的一位路人見此情景,上來一起幫忙,倆人齊心協力才將老人攙扶起來,扶上車找到座位安頓好。小小善舉,不僅溫暖著老人的心,也如星火燎原般,提升著敬老線里的溫度。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