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5億乘次,是成都地鐵累計發送乘客的數據,也是每位市民綠色出行的低碳累積。
3月22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軌道交通建設”專場發布會,成都市住建局副局長王建新介紹,成都市正全速推進274公里在建里程,預計至十四五末,軌道交通建成運營里程將達到800公里以上。
最新進展:
10條在建線路中94座車站主體結構已封頂
市域鐵路成德S11線即將開工
從2005年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到2010年首線開通試運營,再到2020年底累計13條線558公里高標準開通投運,建成西南地區首條全自動無人駕駛線路地鐵9號線、全國首條直達中心城區的地鐵快線18號線,成都僅僅用了15年的時間。
王建新介紹,2017年至2022年,成都軌道交通建設投資強度連續五年位于全國前列,創造了在建規模最大、施工難度最高、環境挑戰最強等多項紀錄,是成都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高效推進各線路工程建設,成都軌道交通強化“連續施工”“項目群”管理,高峰期建設工點超580個,作業人員超5萬人,同時掘進盾構超170臺,建設強度曾連續五年位居全國第一,成為國內首個軌道交通在建線路突破400公里的城市。
其中,僅2020年就一次性開通5線7項目216公里,占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年度新增運營總里程的17.5%,創造了年度開通線路最多、里程最長的行業記錄。截至目前,軌道交通開通運營13條線路、558公里、373個車站,著力為2100多萬蓉城市民織密線網,為成都成為全國第3個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的副省級城市作出應有貢獻。
在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推進軌道交通加速成網被列為成都市2023年民生實事工作目標。當前,8號線二期、27號線一期和30號線一期等成都第四期建設規劃及軌道交通資陽線(S3線)、市域(郊)鐵路成都至眉山線(S5線)10條線路、274公里在建里程正全速推進,多個在建項目取得重要突破。10條在建線路中94座車站主體結構已封頂,盾構累計掘進設計總量的77%。其中,8號線二期已實現全線洞通;連接雙機場的時速達160km\h的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正線整體機電安裝完成95%,將在年內四季度開通初期運營。另外,市域鐵路成德S11線即將開工,市域鐵路龍泉至天府機場S13線正在加緊推進前期工作。預計至十四五末,我市軌道交通建成運營里程將達到800公里以上。
低碳出行:
558公里、13條軌道交通線路、373座車站
每日高效服務城市
“軌道交通的建設運營,就是為了服務城市發展需求和市民乘客便捷出行,改變城市交通出行結構。”王建新介紹,成都市在國內率先量化提出中心城區綠色交通出行結構模型——即40%軌道交通、10%常規公交、35%慢行系統和15%機動車;業內首創提出“運營前置、TOD前置、資源開發前置”的“三前置”管理理念,著力構建80公里/小時至160公里/小時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和市區30分鐘軌道出行圈,從頂層設計上落實城市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主體地位,構建“軌道引領、公交優先”的綠色交通格局。聚焦群眾出行體驗科學布局軌道網絡,實現已運營網絡換乘系數約1.7,極大地方便了乘客快速直達;合理設計車站換乘方案,按照最長6分鐘內完成換乘進行設計,切實提高站點換乘效率,成都軌道交通換乘體驗獲得全國業內認可、群眾點贊。
目前,成都市558公里、13條軌道交通線路、373座車站每日高效服務城市綠色出行,成都地鐵已累計發送乘客超95億乘次,線網運行圖準點率99.99%、兌現率100%,最小行車間隔2分鐘,工作日客流量常態化“600萬+”,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超60%,實現城市交通向綠色、低碳轉變,城市交通結構轉型趨勢總體向好,成都綠色轉型步伐加快。
為更好兌現市民乘客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成都軌道交通打造了多條美學與實用兼備的靚麗地鐵風景線,極力營造出國際范的天府文化名片、蜀都韻的流動博物館。其中軌道交通5號線、18號線裝修設計摘得多項國際級設計獎項,“最夏天”的8號線芳草街站、“最潮流”的5/9號線錦城大道站、可以沉浸式體驗三國文化的3/5號線高升橋站、建成中國首條開通即達國際最高自動化等級的全自動無人駕駛線路,為市民乘客提供了更便捷、舒適的出行服務……成都地鐵多條線路、373座車站已成為市民乘客熱愛的網紅打卡點,也傳遞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
推動“四網融合”
建設軌道上的成都都市圈
“朝看三星堆、午逛三蘇祠,坐著城軌到資陽穿越‘三賢故里’、再回成都打卡錦江夜游……”,加速推進的“軌道上的都市圈”將有效發揮軌道交通的橋梁紐帶和樞紐集散作用,讓成德眉資四地市民暢享“圈”內生活。
成都市深入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縱深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強化軌道交通建設與都市圈發展有機銜接。
協調推動多層次軌道融合發展,軌道交通資陽線(S3線)、市域鐵路成眉線(S5線)、市域鐵路成德線(S11線)、市域鐵路龍泉至天府機場線(S13線)可分別與成渝高鐵、成貴高鐵和成都外環鐵路等重要線路便捷銜接,有力推進各層次軌道交通高效融合、管理協同、綠色發展,優化提升都市圈軌道服務水平和乘客出行體驗。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