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上的都市生活”將進一步提質。日前,北京市召開了2023年全市交通工作會議,總結了過去五年的交通工作,部署了2023年交通工作任務。根據計劃,今年,北京交通將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其中,將加快霍營綜合交通樞紐等71個軌道微中心建設,同時,依托MaaS平臺提供車站內外無縫銜接導航,豐富拓展線上線下“交通+生活”服務。
五年來,北京市交通行業加快建設綠色出行體系,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為73.4%,中心城慢行出行比例達49%,創近10年新高。中心城區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穩中有降,2022年降至4.65,處于“輕度擁堵”級別。
今年,北京交通將進一步提高這些“成績”。2023年,北京交通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以人為本”,持續落實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力爭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4.7%,小客車車均出行強度下降到26.5公里,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5.6。
其中,在落實“公交優先”方面,北京仍將繼續推動地面公交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提升公交運營服務水平,研究制定地面公交提速方案,提高準點率;繼續推進區域化集成指揮調度模式。針對就醫、旅游、購物等出行需求集中場景開行定制公交;完善公交場站布局,建成文旅區西區公交中心站,推進福壽嶺等場站建設。
另一方面,北京還將加快推動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融合發展,減少與軌道重復并行線路,優化調整線路65條,軌道車站換乘距離小于50米的公交站點占比提升到86%;優化重點區域地鐵末班車接駁運輸服務,研究地鐵大客流車站采用公交分流方式。
“北京交通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和綠色交通共建共享,政府、社會和居民都是北京交通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形成了暢通北京的全社會自覺和綠色出行的全民自覺,這是北京交通最成功的一面。”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表示。
建設71個軌道微中心
今年,北京還將持續推進各類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北京將實現京雄高速全線通車,推進國道109新線高速、京哈高速加寬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加快承平高速、東六環入地改造、廠通路等建設;加快建成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推進城市副中心站、豐臺站、朝陽站3個鐵路車站配套交通設施建設;研究推進通勤定制快巴和定制公交試點向環京周邊地區延伸覆蓋;協調推進地鐵平谷線建設。
作為客流運送的大動脈,軌道交通的建設在會議中被重點提及。今年,北京交通將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推進亦莊線等3條線路提速改造;推進市郊鐵路東北環線、城市副中心線西段整體提升工程。
同時,為構建“軌道上的都市生活”,北京將加快推進M101線一期、12號線等軌道新線建設,開通16號線剩余段、17號線北段2條(段)線路。不過,在宋向清看來,“軌道上的首都”不止需要推進線路的建設。“還需要著力優化交通資源供給,有序有效調控出行需求,強化關鍵路網治理機制,加快構建兼顧市民出行、產業運輸和外事活動的交通軟硬件系統,打造具有鮮明首都特色的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智能化現代城市交通系統,讓北京交通成為首都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宋向清表示。
為此,北京今年還將加快霍營綜合交通樞紐等71個軌道微中心建設;依托MaaS平臺提供車站內外無縫銜接導航,豐富拓展線上線下“交通+生活”服務。
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
“近年來,北京市加快城市交通建設,為超大城市高效運轉提供了重要支撐,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表示。
一年又一年的高效運轉之中,北京的交通建設也逐步邁入“關鍵之年”。“2023年北京交通面臨著強力推進‘十四五’交通規劃項目建設和提前籌劃布局‘十五五’交通規劃的雙重任務,開啟了承上啟下的重要窗口期,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突圍期。”宋向清說。
解筱文也指出,2023年,對于北京交通發展而言,是不斷完善北京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聯網、補網、強鏈,構建智慧城市交通新格局的新一年。“因而,期待北京可以在科技賦能城市交通發展,提升智慧交通水平方面,進一步加快探索。”解筱文表示。
“北京交通規劃布局不僅與首都定位匹配度提高,而且立體交通體系完善,交通樞紐功能提高,現代交通元素凸顯,交通承載能力提高,已經使北京逐漸擺脫了既往擁堵、鐘擺等刻板形象,成為國際大都市交通改造和建設的新示范。”宋向清表示。
北京交通今年將帶來的“新變化”是對過往成績的一次“刷新”,未來,北京即將帶來的新變化不止于此。《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中提出,將提升地面公交和軌道的換乘效率,提高軌道車站周邊換乘距離小于50米的公交站點占比,縮短換乘距離,降低小客車使用強度,提高路網密度,同時,到2025年,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力爭達到76.5%,城市副中心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0%。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