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來源豐富、應用廣泛,具有綠色低碳特點,是業界公認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具有積極支撐作用。此次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從國家層面為氫能產業打造頂層設計,明確氫能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提出構建創新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多元化示范應用、完善保障體系等重點任務,為加快推動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注入了新動能。
一、氫能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出臺正當其時
氫能被國際社會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氫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持續得到各國青睞。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紛紛將氫能上升為國家戰略,搶占產業發展先機和制高點。我國地方政府和企業也在積極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據行業機構統計,我國多地紛紛制定氫能產業相關規劃、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布局建設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推動燃料電池車輛等氫能多元化應用。在氫能產業萌動之際,《規劃》的出臺符合業界期盼,為氫能科技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將進一步彰顯氫能作為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重要載體、搶占未來科技發展制高點重要抓手、推動工業低碳轉型關鍵介質,對支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意義。
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氫能將在能源領域釋放潛能
近年來,氫能在交通用能終端等領域熱度不斷上升,圍繞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加速自主研發,以城市客運、物流等商用車型為先導逐步開展一定規模的示范運行。據有關報道,張家口市以服務綠色低碳冬奧為契機,積極發展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氫能交通系統,取得良好示范效果。同時,氫能作為跨能源網絡協同優化的理想媒介,通過風-光-氫-儲一體化發展,能夠加快構建多能互補應用生態,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上網質量和消納水平,切實推動能源生產體系和消費體系綠色低碳轉型。
《規劃》提出了系統構建支撐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體系、統籌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化示范應用、加快完善氫能發展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等四項重點任務。在《規劃》有序引導下,氫能正逐步成為儲能、交通用能轉型、工業化石能源替代等重點領域創新應用的有力抓手,將進一步拓展我國氫能發展的空間。
三、下一步要以《規劃》為指引,科學推動氫能全產業鏈健康有序發展
氫能產業是面向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充分發揮我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能源體系優勢,堅持系統思維、久久為功,力爭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占據主動、贏得先機。
一是加快構建低碳氫能供應體系。建議從全生命周期視角評估氫能產業發展的經濟與環境效益。近期因地制宜利用工業副產氫,在不額外新增碳排放的前提下,作為培育氫能產業的啟動資源,就近供應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應用。中遠期加快發展規模化風電、光伏、水電等多種低碳能源制氫,提升制氫關鍵技術能力和裝備制造水平,逐步完善分布式制氫管理體制機制,探索靈活的價格機制,將清潔低碳氫能打造成氫源的主要構成,從源頭上保障氫能綠色低碳屬性。
二是持續提升氫能儲運設施效率。我國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意味著可再生能源制氫資源也多分布于該區域,但氫能應用市場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長距離輸運成本成為影響可再生能源制氫經濟性的問題之一。研究制定安全經濟的氫能儲運管理規定,加速研發低溫液氫、固態儲氫、化學儲氫等新型長距離儲運技術和商業化應用,開展管道輸氫示范,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化發展能力。
三是加快釋放氫能多元應用潛力。充分利用已有技術基礎,發揮氫能高品質熱源、高效還原劑、低碳化工原料等多重屬性,推動氫能在交通、冶金、化工等領域替代化石能源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時,加快新型儲能、分布式熱電聯供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積極發揮氫能跨能源網絡協同優化作用,穩步有序推進氫能示范應用,促進能源電力領域深度脫碳,實現全面綠色低碳發展。
楊上明(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