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科創中國”科技創新企業家高峰論壇在長沙召開,記者在會上見到了“中國電力機車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他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軌道交通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于“儲能”和“智能”。
“軌道交通正向干線電氣化、城際軌道交通、城市軌道交通三大領域發展。” 劉友梅介紹,“但是,軌道交通發展到城市以后,如果街道上布有很多接觸網和受電弓,不僅城市景觀不好,而且也有安全問題,所以城市軌道交通無網運行勢在必行。為此,我們采用了近期比較先進的儲能工具——超級電容,來解決這一問題。”
“另一方面,則是智能化。智能化指的是信息技術的應用。”劉友梅特別強調,智能化不只是人們理解的無人駕駛,更重要的是要讓軌道交通裝備采用智能化,對機車的健康狀態進行監督、維護,保養其全壽命周期的應用。
“創新的道路越走越難,也會越走越遠。”在劉友梅看來,創新,就是求變求新。尤其是企業的科技創新,必須要研發出真實的產品出來。而產品研發過程,自然需要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他經常勉勵公司里的年輕科技工作者:“我希望你們立足崗位,努力學習,傳承老一輩科技人員的精神,在走向中國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奉獻自己的才華。”
回想自己為中國電力機車事業奉獻的61年,劉友梅無怨無悔。他說,當初來到湖南株洲小鎮田心的株洲電力機車廠(現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不是自己的選擇,是國家的需要。“可是,堅持在田心工作61年,是我的選擇。”劉友梅堅定地說,“這輩子我哪都不去,我還要繼續為中國電力機車,尤其是軌道交通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