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徐軍林(鐵四院 供圖)
在鐵四院,有這樣一位“樂高大師”。在他的匠心設計下,裝配式地下車站仿佛一座座“巨型樂高作品”。
“其實,建車站也可以像搭積木一樣簡單。”今年49歲的徐軍林,已經從事地鐵設計行業27年了。作為城地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徐軍林率領團隊完成的特色項目不勝枚舉。201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徐軍林與裝配式建筑結下不解之緣。傳統的地鐵車站施工時間冗長、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而裝配式地鐵車站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大大縮短工期,減少工作量。為什不建一座樂高車站呢?從此,徐軍林開啟了堆積木式地鐵建造新時代,打造出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樂高車站”。
是挑戰,更是機遇,拿下國內首個裝配式地鐵車站
在無錫地鐵南門站項目開始之前,裝配式建筑在我國還是個全新領域,面臨著技術不成熟、經驗匱乏、人才缺乏等多重難題。經過充分的國內外案例調研和嚴密的設計論證,徐軍林最終還是獨辟蹊徑選擇了采用裝配式建筑設計來完成這一項目。
“這是國內首個裝配整體式地鐵車站,對于我們來說,是艱難的挑戰,更是難得的機會。”憑借多年來積累的行業經驗和深厚的技術功底,徐軍林從零搭建起項目攻堅團隊,對國內外裝配式建筑案例進行充分調研,挑燈夜戰、千錘百煉,全方位開展裝配式地下結構研發,顛覆性創新設計理念,克服疫情不利影響,最終成功突破技術瓶頸,以適用于富含水地層帶內支撐的明挖裝配疊合整體式有柱地下車站獨到方案,贏得了業主的高度認可,開辟城地院地下車站設計新篇章。
徐軍林帶領的裝配式無柱地下車站研究團隊(鐵四院 供圖)
在徐軍林的帶領下,團隊克服工期緊、難度大等問題,實現了裝配式地下車站創新技術的作品——無錫南門站完美交付。“樂高車站”的成功,充分展現了地質適應性強、結構形式適應性廣、連接節點簡單、防水性能好、預制構件輕量化、吊裝效率高六大顯著技術優勢,比傳統現澆結構節約30%工期。
2022年2月18日,武漢冬盡風暖、櫻花將燦,但深圳卻暴發了疫情,此時距深圳地鐵裝配式車站改進方案匯報的日子所剩無幾,屆時所有設計單位都會同臺競技,匯報質量直接決定了深圳的裝配式車站市場。雖然組織方已安排騰訊會議匯報,但為了保證匯報質量及溝通順暢,徐軍林冒著疫情風險逆勢而上,義無反顧選擇逆行到現場匯報,最終以高超的裝配式技術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獲得建設方的高度認可和贊揚,為打造裝配式地下車站名片樹立了行業口碑。
是壓力,更是動力,研究成果獲國際領先水平評價
“我想建造的樂高車站,是一座國際領先的創新車站。”
“目前制約裝配整體式地下車站的技術主要卡在地層適應性不強、構件重、尺寸大等方面,有壓力,才更有動力。”徐軍林勇擔重任,主動挑起重點創新前沿課題“裝配整體式地下車站關鍵技術研究”的大梁。經過無數個日夜,經過反復試驗論證建模、查閱圖書進行結構體系、關鍵節點等技術攻關,有效解決了裝配式地下車站推廣使用受限問題,研究成果獲得由院士領銜的專家組“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評價。
作為裝配疊合整體式地下車站的開創者和先行者,徐軍林帶領的強大研究及設計團隊,進一步開展裝配式無柱車站相關研究以及裝配式高端制造產品研發,研究內容覆蓋裝配式車站結構體系、連接節點、預制構件、防水技術等多層次、全方位技術布局,為城地院積累了足夠的裝配式建造技術力量,打造了鐵四院裝配式建造核心技術品牌,占領行業制高點。截至目前,裝配式建造技術共申報專利100余項,發表論文14篇。
是良師,更是益友,積極做好傳幫帶工作
從業以來,徐軍林從國內走向國際,先后參加了廣州、深圳、北京、武漢、無錫、廈門、濟南地鐵以及南京長江隧道等項目,2016年,成為英國結構工程師學會正式會員;2019年,被聘請為武漢勘察設計協會專家庫專家。
徐軍林指導青年職工(鐵四院 供圖)
徐軍林常與青年職工分享心得,“工作這么多年來,成就感是我每一天工作的引擎。”“看著自己負責的項目工程一個又一個從無到有,一次又一次體味著青春的激情、挫折的陣痛、奉獻的充實、勝利的喜悅。”
在年輕職工眼中,徐軍林是傾囊相授的良師,更是督促成長的益友。對待入行的新人,徐軍林總是耐心地手把手教學。“結構設計,關鍵有三,一是合理的體系選型與結構布置,二是正確的結構計算與內力分析,三是周密合理的細部設計與構造,三者互為呼應,缺一不可。你們要研讀規范、時時總結、加強思考,從自己手中出去的每一張圖紙,都要規范、徹底、細致。”得益于他的“認真勁”,城地院結構所的每一屆新人們,在干中學,學中干,不斷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高效性,有了快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個迅速成長起來。
“車站是一座城市的會客廳,見證一座城市的起承轉合。我希望未來能建設更多樂高車站,用創新激發城市發展脈搏,用設計承載更多文化積淀與歷史榮光。”對于未來,他這樣說。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