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熊朝輝
熊朝輝,1990年本科畢業于西南交大隧道及地下工程專業,同年分配于鐵四院橋隧處從事鐵路勘察設計工作。1994年8月,鐵四院組建地鐵處,熊朝輝成為鐵四院第一批從事地鐵設計的人員。
自此,熊朝輝的名字就和城市軌道交通結下了不解之緣。廣州地鐵、南京地鐵、上海地鐵、深圳地鐵……記錄下他在鐵四院城市軌道領域的每一步履痕。
開創武漢地鐵全自動駕駛時代
26年地鐵設計生涯中,熊朝輝?不愛“出頭露面”,卻因武漢地鐵的結緣兩次站在聚光燈下。
第一次是2016年,熊朝輝以“武漢地鐵總設計師”的身份榮獲湖北省荊楚楷模稱號。第二次是2017年,熊朝輝站上了中國鐵建“永遠的鐵道兵杯”十大楷模的表彰臺。組委會授予他這樣的頒獎詞:朝夕相處,寸步不離,他的全部精力和情感,就像長江漢水一樣,與武漢這座城市緊緊融為一體。10年,18條線,312公里;兩江,三鎮,四岸,他用縱橫地鐵連接起碧波東湖、黃鶴名樓、知音琴臺。
的確如此,10年深耕武漢地鐵,18個項目,312公里,熊朝輝貢獻了設計生涯中最為寶貴的年華。武漢,從一個騎在江上的城市,變成一個建在地鐵上的城市。從在城市中建地鐵,到在地鐵上建城市。
5號線讓武漢地鐵進入全新時代,是鐵四院城市軌道交通創新的重要里程碑,這是華中地區首條全自動駕駛線路,代表了目前國內先進智能列車工業化、信息化、智慧化的高水準,也是武漢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的一個新飛躍。
徐家棚站這一世界首個“公鐵合建地下車站”,5、7、8號線三線換乘,完美整合了地鐵車站和越江隧道,開創了工程界歷史先河,設計榮獲FIDIC“工程項目特別優秀獎”國際大獎,為武漢、為鐵四院抱回了榮譽。
從2016年武漢提出要修建第一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線路,到2018年《運營需求規范》《功能需求規范》和《接口需求規范》3本企業規范通過專家評審落地,再到2021年武漢地鐵5號線開通運營,“全自動駕駛”在武漢地鐵5號線終于得以實現。
1800多個晝夜,熊朝輝熬白了頭發熬紅了雙眼。武漢地鐵,傾注了熊朝輝的智慧與汗水。
引導城軌TOD開發的新潮流
軌道交通的發展引導著城市的發展,熊朝輝在軌道交通探索的腳步從未止步,他帶領設計團隊走在了城軌TOD開發建設的最前列。
2010年,受香港地鐵物業開發理念啟發,熊朝輝帶領的設計團隊高瞻遠矚籌劃了常青車輛段上蓋開發,讓“站城融合”的理念在武漢軌道交通落地、開花、結果。由此,武漢地鐵物業發展一直處于全國城軌TOD開發探索的前列,武漢地鐵的盈利水準一直保持全國前三。
在工程經驗的累積中,熊朝輝不斷突破技術難關,在鐵四院城軌物業發展設計中,構建出了“數、量、質、效”的TOD體系,提煉了“點、線、面、體”的技術模式,形成了獨立完整的5A技術體系,在全國30余座城市,承攬超120項開發項目。
武漢江漢路站點綜合開發、蘇州天鵝蕩上蓋開發、無錫新陽路車輛段上蓋開發等優質項目,城軌TOD如雨后春筍不斷拔地而起。隨著綠色、低碳、韌性、智慧理念的植入,鐵四院城軌TOD開發技術不斷升級換代,一次次突破大家對城軌TOD開發的認知。
創新城軌技術發展理念
地鐵建設,借盛世而啟航,攻堅而克難,奮發乃圖強。
多年的城軌建設與發展實踐,鍛煉了熊朝輝敏銳的技術信息捕捉能力,通過對城軌技術發展現狀分析,國內外技術發展政策與趨勢判斷,對標業內同行,對鐵四院城軌先進技術研究和應用仍存在短板,原創性引領性核心技術匱乏等方面進行了調研,請教了其他技術專家。
2021年,由熊朝輝牽頭的鐵四院城軌總工程師團隊,提出了“十四五”城市軌道交通技術發展規劃的新思路與理念,本著“1導向、5原則、3突出、2步走”的總體工作思路,多次組織會議,探討研究,制訂了鐵四院城軌技術發展規劃。
城軌技術發展規劃描繪了這樣的一幅愿景:錨定2035年中國鐵建達到世界一流公司,立足鐵四院發展實際,到2025年鐵四院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明顯增強,創新生態形成,成為城軌交通科技創新領域的領跑者。
晶窗明遠眺,紅日開朝霞,鐵四院城市軌道交通正一步步開啟新的輝煌。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