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發展氫能產業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近日,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翔在專訪中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堅持“創新引領 綠色低碳 安全為先 穩慎有序”原則著力從以下四個方面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一是強化政策支持和引導,第二是構建產業創新體系,第三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第四是開展多元化應用。
發展氫能產業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為促進氫能產業規范有序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研究制定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就《規劃》的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后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了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翔。
主持人:目前,社會各界對于氫能產業的發展都是高度關注,那么國家發改委對于氫能產業的發展有什么樣的考慮呢?下一步又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
王翔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今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積極有序發展氫能源。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具有大規模、長周期的儲能優勢,因此,在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消納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也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同時,可再生能源制氫,碳的排放量比較低,環境友好程度比較高,可以為交通工業等領域深度脫碳提供重要選項。
目前,我國已經初步掌握了氫能制備、儲運、加注、應用等環節的主要技術和生產工藝。市場主體創新發展的積極性比較高。2020年,有關部門印發了通知,開展了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示范應用,北京冬奧會期間,共投入了氫燃料電池汽車1000余輛,配套建設加氫站30余座,全面實現了交通領域的綠色用能。總體看,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已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國的氫能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在產業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基礎性制度等方面存在著一些短板、弱項,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堅持“創新引領 綠色低碳 安全為先 穩慎有序”原則著力從以下四個方面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一,是強化政策支持和引導,在氫能規范管理、氫能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創新、氫能產業多元應用以及國家標準體系建設這些方面要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同時要加強部門間的統籌協調推動解決氫能發展當中的重大問題。第二,是構建產業創新體系,圍繞氫能高質量發展重大需求和短板弱項,持續的加強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提升氫能產業競爭力和創新力。第三,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要強化安全管理,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的氫能供應網絡。第四,是開展多元化應用,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拓展在儲能、分布式發電、工業等領域的應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氫能商業化的發展路徑。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