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被錢所困,但不能迷了方向
——二論鼓勵和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城市公共交通事業的政策不會變
袁建光
商丘公交事件,社會輿論出現一種疑惑,民營企業能不能成為公交公司的經營主體?因為公交企業具有公益性,民營企業要經營民生工程的合法性在哪?
—、城市公交的經營主體選擇,
國營并非唯一
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一是民營企業是否能經營公交營運服務?理論依據和政策依據在哪?二是民營企業是否能經營好公交企業?有成功案例嗎?
首先從我國基本經濟制度來看,我黨十五大就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立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明確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提出“兩個毫不動搖”,即“我們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边@是民營經濟的根本制度保障!而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已寫入了憲法,更有法律在保駕護航。
即將出臺的《城市公共交通條例》有這樣的明文規定:“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鼓勵和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服務,并保障其合法權益(第四條)”,表明不管是國營企業,或者是民營企業,都可以從事城市公共交通事業。同時,“城市公共交通線路運營實行特許經營”,只要符合條件的,都可以“依法確定從事線路運營”(第十六條 ); 城市公共汽(電)車線路運營的期限為6年至12年,運營期限屆滿,由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門按照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重新確定從事線路運營的城市公共交通企業”(第十七條),意味著民營企業享受同等國民待遇。
其次,我們來看看在民營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擔當和作為。從全國來看,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五六七八九”的影響力令人震撼!
從我們公交行業來看,民營企業的貢獻同樣不可小覷!網上有種說法,說民營公交在全國公交企業中,數量一度達上萬。筆者沒有查過可靠數據,但目前有上千家,應該是靠譜的!從東三省看,長春市公交在2019年還有22家民營企業,形成了該市公共汽電車行業”1+22″,即1家國有企業和22家民營企業并存,共有公交線路216條、車輛3770臺、從業人員1.2萬人的經營現狀。哈爾濱市至2019年還有26家民營公交企業,駕駛員4700余名,2925臺公交車,占據了哈市公交市場的半壁江山。河北省民營公交(含縣級)約195家;吉林省公交目前有96家民營(含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有著100多家公交公司,80%以上是民營企業(含一些股份制企業);廣西全區共有城市公交經營業戶179戶,其中,國有企業21戶,國有控股企業8戶,民營和私營企業139戶,其他性質的企業11戶。耒陽市屬湖南省轄縣級市,140萬不到的人口,有著8家民營公交。全國各省市,包括地級市和縣級市,都有著民營公交的身影。上海至今還有5家民營公交。深圳公交集團2004年底混改引入香港九巴等戰略投資者,成為國有控股企業,香港九龍巴士系第二大股東。
質量上,有不少民營公交很優秀!廣州市珍寶白馬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港資集團公司,以“珍寶巴士”、“白馬巴士”雙品牌發展、一體化經營,在國內進行城市公交投資、運營、管理為主業的跨地區經營,在廣州、南寧、杭州、烏魯木齊4個省會城市運營8家公交公司,車輛數約5000臺,線路210條,員工約10000人。公司秉承“白馬巴士,溫馨服務”的服務理念,發揚“唯進步,不止步”的企業精神,白馬巴士的服務品牌和企業形象漸入人心,榮獲多項榮譽。
四川內江公交集團于1997年11月,開啟了“國有”改為“民營”的改革,當時是積極響應黨的十五大“減員增效、規范破產、下崗分流、鼓勵兼并”的企業改革號召,并在2000年12月完成改制,成為四川省第一家公交改制企業,改制后的公司呈現良性發展態勢,下轄經濟實體達15個,年產值突破億元大關;集團實施“主業做優、副業做強”發展戰略,把城市公交公益性和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現已成為以城市公交服務為主,涵蓋道路客運、駕駛培訓、機動車維保及綜合性能檢測等多元化業務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特別黨的十八大以來,內江公交集團認真踐行“人民公交為人民”初心使命,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獲得了“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巾幗文明崗”等全國、省市榮譽稱號,成為享譽全川乃至全國知名的民營公交企業。
福州康馳新巴士有限責任公司是在福州市公交改革進程中,首次以公開招標的方式,由永馳(國際)集團投資有限公司與福州市公交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的中外合資公司。其中,福州市公交集團有限公司占51%的股權,永馳(國際)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占49%的股權。2010年起,康馳新巴士的監管權歸福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福州康馳新巴士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標志著福州市公交線路經營權改革拉開了序幕,創立了公交線路新的合作經營管理模式。福州康馳新巴士有限責任公司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線路經營權管理辦法的要求,規范經營、優化管理、優質服務,推行全新的管理理念和高效的用人機制,為開創福州公交事業新局面,起了表率作用。
二、城市公交“體制機制票制”的三制改革,
是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
現在有些城市正在進行公交資源整合,有人就說了,是沖著民營企業來的,公交的經營主體要“國進民退”了。這是一個認識誤區。 中國古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很直白地說出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和必然。面對新形勢,我國公交資源必須要進行新一輪的三制改革。國有公交企業急需“瘦身”,民營公交企業重在整合,這并不是要針對哪個性質經營主體。
上世紀90年代,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步形成,城鎮化和人口流動,給各地城市公交帶來投入不足、乘車難的困境。為適應新型的客運市場,各地政府紛紛引進民營資本進入公交領域,一時間,客運市場呈現多元經濟主體在經營,客觀上雖解決了市民出行難的問題,但同時帶來了市場經營秩序不規范等矛盾。深圳公交走過的路程是很典型的案例。
改革開放之初,深圳這座新城,如同變幻無窮的萬花筒,經濟發展一天一個樣,三天大變樣,城市規模和人口急劇膨脹,市民出行需求大增,深圳原有的一家獨營的國有公交支撐不住了!此時的特區政府百業待興,財力捉襟見肘,便于1989年,開啟了“政府指導、市場化運作模式”。當年,面對公共交通運力不足,深圳交通部門將線路通過競投方式承包給深圳市公共汽車公司及西湖企業發展公司營運,開辟了公共中小巴線路。該模式積極鼓勵民間投資,在政府投入較少的情況下取得了較快發展。但發展至2007年,全市有了38家公交企業,其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他們為特區內外的公交服務做了大量工作,較好滿足了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但是,隨著特區內外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該模式的弊病也逐漸明顯,如:1、公交覆蓋率較低,偏遠地區公交服務缺乏或不足。2、營運秩序混亂,主要體現在客流量較大的區域。3、事故率較高,交通安全缺乏保障。4、服務質量較低,主要體現在特區外。造成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場化運作模式與公交公益性需求的嚴重背離。深圳公交企業多數是民營企業(最初也不享受或少量享受財政補貼),主要以盈利為導向,無法兼顧市民的公益需求。因此,“分久必合”的整合就迫在眉睫。
當然,這里有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深圳市財力增強了,財大氣粗有底氣了!
2007年下半年,深圳市決定將特區內已成功實踐的公交特許經營制度推廣至特區外,在全市范圍建立公交區域特許經營制度,將特區外原有的分散公交企業進行重組專營改革。該項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將原來的38家公交企業整合為國資相對控股的3家企業(巴士集團、西部公汽、東部公交),分別負責特區內、寶安和龍崗的公交專營,跨專營區域的線路實行3家競標,形成一個既相對統一又相對競爭的公交經營新格局。與之相配套的是政府對這3家企業實行以“成本規制”為基礎的財政補貼,實行微利經營。2010年1月26日,深圳市公交資源整合大致完成。
當下,深圳公交資源仍有著整合、優化的需求。如“兩網合一”的問題,公交如何更好接駁快速發展的軌道線網?與地鐵形成功能互補、協同發展、為市民做好最后一公里出行服務。還有就是“MaaS公交”的需求響應,為乘客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的“定制巴士”、“動態巴士”等等。
長春市政府于2020年1月8日印發了《長春市公共汽電車行業體制機制改革總體方案》,正式啟動該市公共汽電車行業體制機制改革,明確了“國有主導、民營參與、特許經營、科學補貼”的改革方向。18家民營公交企業自愿整合重組為4家滿足特許經營條件的企業,并于2020年12月15日與行業管理部門簽訂了特許經營協議,標志著長春市公共汽電車行業體制機制改革中,民營企業整合任務基本完成。原先民營公交企業“小、散、弱”的歷史基本結束了。5家特許經營公交企業分別是:長春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長春市坤隆客運公司、長春市圓通客運有限公司、長春市明陽客運公司和吉林省亨通貿易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瀘州市在堅持形成“一城一交”的公共交通格局中,既充分發揮國有資本資金實力、公益引導的作用,又十分看重民營資本高效管理、市場調節的作用,成立全省首家混合所有制公交企業。企業以“創成公交都市,服務區域中心”為總要求,緊緊圍繞“全國一流,全省標桿”的目標定位,加快多元發展步伐,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
在我國現代化道路的進程中,我們深信,民營公交一定會在城市公共交通事業發展上創造更大的光榮!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