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2023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慧交通專場在深圳舉行。江蘇交控數字交通研究院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周宏發表了題為《數實融合,建設數字生態》的主題演講。
江蘇交控數字交通研究院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周宏
數實融合是交通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周宏認為,高速公路作為非常復雜的場景分類,更需要將前沿數字技術的成果與現實環境、實踐場景與道路交通參與者的各類需求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價值,為高速公路的數字化、智慧化升級打好基礎,從而提升高速路網的運營效率、安全性、行車體驗等指標。
江蘇交控自2016年上云以來,與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研發了云、網、邊、端一體化的新基建系統,并基于高速路網的現實需求開發了很多數字應用。
周宏表示,數字生態里的合作伙伴要各司其職,長其所長。例如江蘇交控和騰訊合作,把騰訊的位置信息和我們的服務區消費信息進行融合,為出行人群帶來優質的服務。
以下是周宏的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江蘇交控的周宏,我的演講題目是數實融合。高速公路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場景,它更需要將技術力量和我們實際的環境、場景、需求結合起來。
首先,我們要結合實際環境部署基礎設施,也就是數字基建。比如大家都在說上云,但沒有什么場景會涉及到將近一千個點同時上云,這就是實際環境。再比如說視頻是通過互聯網上云,但管控指令需要加密通道,這些場景都是高速公路獨有的場景。我們現在的新格局是全國一張網,特點是節點特別多、網絡特別大,同時還要求很多的業務一直在線。
江蘇交控與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研發了云、網、邊、端一體化的新基建傳輸系統,既融合了互聯網的泛在連接特點,又融合了專用光纖網的超大帶寬能力,還具備SD-WAN網絡的高安全性。我們從2016年開始上云,現在有100多項業務在公有云(包括騰訊云)上,云的資源匯聚能力和彈性伸縮能力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們研究的三網融合技術,把一云多網架構升級為一網多云架構,真正形成可以自由組合、自由切換的算力網絡。
第二,我們要針對實際需求開發數據應用。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有實際的一些應用需求,比如道路養護,要求質量“好”。所以我們用5G技術支撐無人施工,效率提升了30%,精度提升了20%,解決了員工監控防護、夜間施工、攤鋪精度等問題。現在我們還準備對瀝青路面施工的全流程,從瀝青出廠到運輸,再到現場施工,進行多維度的數據采集。把過程性的參數和路面壓實度這樣的結果性指標結合起來,對道路質量做更加綜合的評價。
又如路網調度,要求速度“快”。現在我們每年要處理20萬起突發事件,救援人員最快到達時間是13分鐘。目前我們在不斷成長,逐漸接入了一些新系統,如超大流量管控、車道級管控、全天候通行等等。關于公眾服務,要求信息“準”。現在我們已經有了600萬粉絲的微信公眾號,每天把實時路況、突發事件推送給大家。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經常有對收費站打開、關閉的臨時管控措施,大家都不知道,很多車跑到收費站,才發現已經關閉了,所以當時我們把這個信息推送給大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我們融進了實際效用來挖掘數字價值。江蘇交控的數字化體系是比較完整的,首先,數據基建可以很“快”地把數據匯集起來。其次,我們在數字基建上搭載的數字應用都是生產系統,數據流和業務流同步,保證數據很“準”。最后,江蘇有比較良好的數字生態,無論是公安、交通相關的政府部門,包括疫情期間的衛健委,我們都愿意把數據共享,這樣數據就很“全”。
數據又“快”又“準”又“全”,我們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們做了一個路網的交通本體模型;我們對車輛進行了畫像,有些車喜歡夜間行駛,有些車喜歡到服務區消費;我們還通過多元數據融合、蟻群算法等,將路網流量預測準確度提升至98%。
有了對“路網”“車輛”“交通流”等基礎數據的分析,就可以結合實際工作需求開展數據價值挖掘。比如在江蘇高速,事故發生之后,救援人員平均13分鐘到達現場,但實際上還是有快有慢。為了激勵救援人員及時到達現場,我們有到達時間的考核,但也不能機械地認為14分鐘就一定比12分鐘慢,因為這和作業里程、救援車輛的新老程度還有關系。所以為了更科學地評判管理和服務水平,我們把幾百項數據變成試卷一樣的評分體系,最后得到綜合評分,才能更加客觀、準確地評價這個路段的管理是好是壞。
我們還對服務區的商業化運作能力做了判斷。例如兩個各方面都比較相似的服務區,流量、場地規模、車型比例構成都很像,但它們的營業額是不同的。后來我們做了數據挖掘,發現一個服務區更多偏重于數碼產品,另一個關注它的地方特色。這些數據對服務區的商業價值挖掘是有幫助的。
我們還針對交通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做了粗淺的判斷,把車流量,尤其是貨車流量,結合其他一些數據構建了交控指數,它和GDP的走勢有一定關聯。這里還可以進一步拓展。比如說把農產品的集散地、生產基地、綠優車輛信息結合起來,相信也能碰撞出很多有價值的信息。
最后一點是融合實際所長,建設數字生態。既然是生態,那就有多個伙伴,要有不同的分工。所以首先我們要各司其職,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作用。我一直認為,數字化轉型不是一個詞,而是三個詞。第一個是“數字”,指的是數字化系統,這是基礎,這一點有賴于騰訊和各行業廠商的支持,給我們建設很多好用的數字化系統。第二個是“化”,指的是數字和業務的融合,這是核心,這一點要依賴于我們自身,把技術真正融入業務、支撐業務。第三個是“轉型”,在技術和業務的雙輪驅動下,要轉變我們的思維方式、發展戰略、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等,這才是“目標”,三者彼此促進、往復循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如何“化”,往哪里“轉型”,這要我們自己思考,而不能依賴乙方。有些非常宏大的概念、有些非常炫酷的平臺,在曇花一現后都銷聲匿跡了。這可能也是因為定位發生了錯亂。所以要司其所司、各司其職。
接下來是長其所長,要發揮各生態伙伴的特點而不僅僅是同道競爭。比如騰訊有大量的位置信息,和我們的服務區消費信息進行碰撞,就產生了價值。再比如,騰訊的主營業務之一是游戲,有很強的場景設計、劇本設計能力,將來能不能設計一下,讓出行者到沿途服務區尋寶、打怪獸、收集物品、獲得獎勵,讓出行不僅僅是目的,還是享受。
希望包括騰訊在內的所有支撐廠商長其所長、發揮特長,為行業設計出更多場景,提供更多動能,把生態建得更加繁榮,謝謝大家。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