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綠色出行宣傳月,9月18日至9月24日是公交出行宣傳周。隨著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的持續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積極響應綠色出行,但如何滿足人們對出行的時效性、便利性、舒適性的更高需求,讓綠色出行更順暢?
城市交通網記者在公交出行宣傳周之際,對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東進行了一個簡短采訪。
1、很榮幸有機會向您探討關于如何提升公共交通效率的問題,現在道路擁堵厲害,老百姓出行,無非就是希望出行速度快一點,準時一些,所以無論用什么出行工具,能又快又準就行,作為業內人士,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程世東:要解決交通擁堵,讓老百姓的整體出行效率最大化、出行更快捷,很重要的是要優化出行結構,就是讓更多的人選擇公交出行,或者步行、自行車出行,在道路資源有限的情況能讓所有人出行更順暢,如果大家都開車的話,可能是都堵在路上。
同時,還要從城市規劃布局的角度、從源頭找到問題的答案。如果城市發展是組團式的,職住在城市均衡分布,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很多人在城市中心城區外圍居住,到中心城區工作。這種外圍住,城內工作的狀況如果能夠優化的話,那么公眾的出行距離會更短,出行的方向也會更均衡,道路擁堵、通勤距離長、潮汐現象等突出問題可能會改善很多。所以城市的規劃布局、源頭上是最重要的。
2.從城市的規劃、空間布局,到出行結構的優化和調整,那智慧交通,能否成為讓出行更順暢的一個手段呢?
程世東:智慧交通的確是能讓交通更通暢,比如優化紅綠燈的配時。現在一些大城市,早晚高峰之后,交通都是非飽和狀態,這個時候提高紅綠燈的配時能讓出行更為順暢。但它是有條件有限度的,比如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早晚通勤高峰期,整個道路就處于飽和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再去優化的空間就不太大。要解決交通擁堵,解決老百姓的出行效率最大化,需要智能交通,但更要優化出行結構。
3、隨著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的持續深入,如何吸引更多的人選擇公交出行?
程世東:如何讓公交更有吸引力和競爭力?其實反過來想老百姓為什么不愿意選擇公交出行?我認為主要是速度慢和不準時、不可靠。
堵車是造成公交車輛速度慢、到站的時間不準的主要原因,路權優先就顯得非常重要。包括公交專用道和信號優先,如果公交車道能真正連續成網,公交車全程沒有擁堵,既能快起來,又能很好的解決準時的問題,這是在路段上的改進措施。
公交出行還有相當一部分時間是在車外的,比如等車、換乘和兩端接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如何讓等車時間變得更短呢?主要是發車頻次的問題,發車頻次增加了,等車的時間自然就縮短了。在現在客流量相對下降的情況下,需要車輛小型化一點,這樣能經濟地增加發車頻次,車次多了,乘客的等待時間就會變短。
還有一個環節,“最后一公里”。從家到車站,車站到最終的目的地,,如何讓時間更短、距離更短?除了盡可能的將站點做得更密一點外,需要考慮實際的步行距離。很多的城市,公交站點500米覆蓋已經做到了100%,但這個覆蓋是以公交站點為圓心,以500米為半徑畫了一個圓,乘客需要行走的距離可不僅僅是這個距離,比如說現在很多的居民小區,只有一個大門,那么就需要繞半天,實際行走的直線距離和公交站點覆蓋的500米差距很大。
4、這個問題您談得非常細致入微,您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程世東:這需要考慮開放小區、大院。首先要開放行人,也就是多設立行人出入口,這樣的話,大家到公交站點的距離就會更短。
為什么老百姓不去坐公交車,是因為走到站點的時間太長,公交車速度慢、不準時,等車和換乘時間長等等。要按照這個邏輯去分析還需要做些什么,盡可能地提高公交的速度和準時性,門到門的時間至少不比小汽車差多少。
除了公交優先之外,步行、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也都是綠色出行、道路集約的出行方式,也要鼓勵。具體來說,步行道要有足夠的寬度和平整度,要有樹蔭,讓步行出行的環境變得更好。
自行車停放也是一樣,公交、地鐵、居民小區、辦公樓等周邊最便利的地方,應該設置充足的自行車停放空間等。
綠色優先,低碳集約,更好滿足人們便捷、舒適的更高出行需求,讓出行更美好,讓城市更環保、更宜居!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