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實施《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則》,更好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根據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等《關于開展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典型案例推薦精選工作的通知》(辦資源發【2023】82號),文化和旅游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局、國家郵政局、國鐵集團共同遴選出第一批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十佳案例10個,典型案例36個。蜻蜓觀光巴士入圍第一批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典型案例,引起廣泛關注。
值此,城市交通網記者采訪了蜻蜓觀光巴士有限公司運行總監王蓉卿,就如何探索旅游觀光巴士創新發展之路,聽聽他怎么說。
簡單介紹一下公司目前經營狀況?
王蓉卿 蜻蜓觀光巴士有限公司運行總監:
從2010年10月到現在,蜻蜓觀光巴士有限公司已經運行了將近13年,服務了中外游客將近在1,000萬左右人次。運營的車輛由當時的10臺車,逐漸增加,到最高峰時期已經擁有30臺車,擁有5條觀光線路,線路總長約70公里??偁I收3.6億元,票價也從原來的30元增長到60元。為社會提供了近200個就業崗位,成為上海對外宣傳的一張城市名片。
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有來自哪些方面的壓力,面臨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王蓉卿 蜻蜓觀光巴士有限公司運行總監:
融合發展的壓力談不上,針對上海市場來說,我們現在不存在市場壓力,原來存在信息差,而現在很多游客信息互通,高鐵四通八達,猶如神經系統延伸到全國各個角落,隨著游客自由行和深度游的興起,旅游業態也跟著轉型,很多游客到旅游目的地首選“觀光巴士”作為交通工具,不缺客源缺少的是有特色和快捷的旅游交通工具。
你提到有來自哪些方面的壓力?主要是來自于政策法規對運營車型生產的制約,同時影響了觀光巴士產品升級與創新,這個制約對于觀光車來說是致命打擊。因為觀光車本身作為一個城市旅游娛樂的項目,如果用普通客車去做觀光車,那意義就很小了,普通巴士,包括地鐵,都屬于乘客可采用的了解城市的交通方式。在2013年之前,雖然政策上有所制約,但是,部分廠家還能提供個性化的交通工具進行的選擇,比如說雙單層敞篷車、臥鋪車,還包括一些個性車輛,都可以在市場上購置;但現在,政府取消了一些車型,包括雙層敞篷巴士,還有一種非標準的個性車型等生產,理論上這是為了確保乘客的安全,但這也給我們做旅游觀光巴士行業人士的最大壓力來源。
如果我們跟公交車一樣的,乘客不需要也沒必要去坐我們的觀光巴士了。我們希望相關部門可以拿出一些意見和想法與企業溝通,我們企業也提供一些依據:包括國外歐洲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他們的雙層巴士、敞篷車也還在運營,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報道或者是有詳細記錄發生過重大的交通事故,存在安全隱患,另外,上海剛剛報廢了8臺雙層巴士,13年之前一直在運營,期間沒有發生過任何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深受游客的喜愛。游客就喜歡雙層巴士,因為視角也好,感受也好,乘坐能達到了一種與城市合一的最高的體驗。
歸根結底就是可選擇的交通工具的品種種類太少,無法選擇對我們的壓力是最大的。如果說有水陸兩用、雙單層敞篷、或者是一種奇特的有城市文化的形象的車型,給我們觀光公司采購運行的話,那個市場可能會越做越大,對城市也有很大的幫助及提升,作為一種城市吸引力,我們能更好的打造好都市旅游這張優質名片。
您如何看待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理念?
王蓉卿 蜻蜓觀光巴士有限公司運行總監:
基于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的理念,目前的長途客運、公交客運也正面臨著怎么轉型。我們想打破陳規,有一個問題在所有問題里最大,這就是道路交通法跟地方的運營規定,也就是在客運條例跟城市客運條例這兩個條例貫通又不打破的情況下,要融入發展還是很有難度的,其實我們已經碰到了這個問題。
我們雖然在做旅游觀光巴士,但是我們屬于具有公交和旅游雙重屬性,那么這個兩樣東西怎么融合呢?立足交通行業我們屬于公交,要符合公交的規矩;立足旅游行業我們希望旅游大發展,哪里有客源哪里有市場我們就應該到哪里去,但是現實往往受到制約,這個常規的制度不打破,融合還是會受到限制。
交通運輸與旅游深度融合中有哪些具體創新案例?
王蓉卿 蜻蜓觀光巴士有限公司運行總監:
“建筑可閱讀”,具有較強兼容性的海派文化,讓上海擁有復雜而又多樣的建筑形態。通過觀光巴士“邊走邊看”的方式來解讀城市變化,開發系列文創產品,掀起全城打卡建筑、走進建筑、解讀城市的熱潮。
“食在廣州”,是因為廣州的美食文化豐富燦然,蜻蜓觀光巴士目前在廣州做了一個可以在車上吃茶點的餐吧,深受當地乘客跟外地乘客的喜愛。
另外一個項目是音樂巴士,乘客可以演唱,音樂學院的學生們也可以演唱,大家喝喝茶,欣賞景色,聽聽歌。目前在廣州做了這兩個項目。
我們在上海創新了一個開心巴士,《開心巴士》是由開心麻花和都市觀光巴士聯合打造的,首個以喜劇形式融講解和觀光于一體的文旅產品。
原有的運勢、運能的設備不能改變,但要放安全于首位的條件下,我們創新了一個小場景,一些情景劇和現場脫口秀表演,但是這些嘗試并不是真正以推動觀光旅游為目的,觀光旅游的目是讓游客多了解城市而不是僅僅了解城市文化的某個細節,而是我們作為一種引流的方式,讓人家知道有這么一個觀光車也有這么一個演出。
如果我們將來得到發展,勢必要面臨原先的瓶頸,老制度能否改變一下,對可選用車型的限制放松一點,我們順勢可以把服務改為開放。舉個例子,比如說觀光巴士開到了南京路永安百貨門口停下來,可以看一節《霓虹燈下的哨兵》的演出,演了一分鐘到兩分鐘的情景劇,這能不能做到?游客來到外灘,能不能看一下外灘的繁華,回顧體驗一下外灘建筑前世今生?我們的設想在現在的道路法規和城市管理條例下是不允許的。
其實我們也有很多的東西等待創新,目前我們在福州也在探索一個如何在車上帶貨營銷當地特色的創新模式,因為福州旅游資源不多,但土特食品特別多,去旅游觀光再買一些特色食品:佛跳墻、橄欖、茶葉,還包括一些魚丸、魚餅,都極具福州的特色。但現在這些想法受到條款的制約,不符合旅游局的規定,不能在車上強賣營銷,這個規定限制了去創新,這是個難點。
目前我們整個營收、營銷對社會回報率、社會的經濟拉動都很大。我們基本上把周邊的商鋪、拉動了旅游有關的商業,包括景區、飯店、酒店業務。
為進一步推動交通運輸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您有哪些建議?
王蓉卿 蜻蜓觀光巴士有限公司運行總監:
我們又回到前面所談到的政策制約的問題,呼吁一下能否針對某些旅游企業,公交或是長途客運做定位、定性,讓官方為這些資質的公司可以去定性,這些車可以去做什么,有什么場景,可以做些什么但是必須符合什么條例,可以立出一個項目或是一個行業出臺行業標志,現在我們是混合的旅游交通企業,又是公交公司又是旅游公司,但旅游局跟我們講你又不是景點,其實我們是城市中的移動景點。比如浦江游覽也是交通工具,既然他能作為黃浦江上的一個景點,為什么我們觀光巴士不能變景區?
建議出臺一個針對觀光巴士行業的標準,國家的交通法規跟地方法規能不能修改補充一些進去,讓我們這些作為一個觀光巴士旅游的新的產業有一個標準去做。
我們過去13年的經歷,基本就受制于這幾個問題,客源不成問題,問題是我們怎么去做好接待,這個才是最大的問題,我們的接待服務設施跟不上,我們缺的是裝備。
我們目前全國15個城市以上開通了觀光巴士業務,每個城市用車量大概20-25臺車,但是我們這種小眾企業,銷量有限,又不一定能滿足車企的研發成本,要么就買他們現有的車型,要么就選擇不買。
在此,我呼吁中國的那些質量好知名度高的車企、廠商包括金龍、宇通、安凱、比亞迪等大的車企,能不能跟我們這些觀光車公司進行緊密的合作,對于我們雙方也是一個很好的融合,我們把市場的需求情況告訴這些廠商,他們也能根據我們的這些要求和安全合理的方法去設計,為我們提供一些有特色的、符合游客需求的車輛,我們愿意與汽車廠商一起合作開發觀光巴士項目,也希望能共同協商跟政府有關單位去報備爭取一些利益,達到共贏。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