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公交行業發展面臨客運量下降、財政補貼緊張等一系列問題,公交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提高運行效率應對挑戰,數字化賦能會是突破公交行業發展瓶頸的重要抓手之一嗎?
城市交通網記者就這一主題采訪了原宜昌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智慧公交分會副會長丁濤。
1、城市公交數字化賦能如何提升公交運營的精準程度?(能否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或實踐經驗?)
丁濤:首先,公交企業要加強收集數據、采集數據的投入,建立業務中臺或者數據倉庫,對人、車、線、站、網、樁、材料、場地等數據進行統一標準、統一接口、統一協議,實現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清洗、數據分析、數據展示功能的技術平臺,支撐整個大數據應用平臺,并對軟件平臺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其次,根據公交行業特點搭建車輛調度系統、收費系統、人資系統、財務系統、OA辦公系統、數據展示平臺、營運分析決策平臺、安全監管平臺、機務倉儲平臺、充電樁平臺、黨建工作平臺、紀檢監督平臺等。
2、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公交運營者往往會面臨哪些挑戰?又是如何應對的?
丁濤:公交企業最大困難是專業營運人才匱乏,對信息化認知片面,墨守成規憑老經驗辦事,對數字化的認知普遍停留在智慧大屏或者智慧看板等初級展示層面。公交營運者普遍缺乏市場意識和競爭概念,將公交屬性牢牢定位在公益事業上,忽略了甚至淡忘了公交的企業屬性、市場屬性和公交線路的產品屬性。等、靠、要思想嚴重,主動尋求數字化轉型發展缺少內生動力。加之企業待遇不高,高端人才難以吸引到公交行業內,行業整體營運水平低下,空車拉板凳的現象比比皆是。
如何應對?
建議:
一是放開公交票價走市場經濟,讓市場來決定公交票價,建立與當地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公共交通票價體系。
二是打破傳統經營模式,引進第三方公交營運管理公司,建立適度競爭的多元化市場營運主體,倒逼企業圍繞大數據賦能,精準營運要效益。
三是建立完善公益性的補貼制度,對免費和優惠群體以及新開線路和冷僻線路等政策性虧損的部分,地方政府要以購買服務的方式補齊票款。
四是行業管理部門要建立完善考核機制,建立不合格的公交營運者的市場退出機制,優勝劣汰。
3、數字化賦能是否改變了原有的公交運營的業務模式?
丁濤:數字賦能不是要改變業務模式,是通過對乘客的出行進行深度的研究,找出其內在的規律和特征,建立與出行者相配的出行線路和運力車輛的智慧公交體系,做到人多車多、人少車少。
精準排班,提升公交滿載率
同時還要研究小汽車、電動自行車等出行需求,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線網、優化運力結構,力爭吸引這些潛在的客戶群體,轉化到集約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上來,為減少城市擁堵、凈化城市空氣環境擔當起城市交通治擁治堵節能減排的公交主力軍社會責任。
由區域至整體的線網結構優化
4、智慧公交上路,對乘客體驗有何影響?(公交運營者在數字化轉型中注重哪些方面來提升乘客滿意度和便利性?)
丁濤:智慧公交一定是建立在對乘客出行的基礎之上深度研究出行規律與特征來優化現有的營運線網和運力,建立與乘客出行相匹配的公交服務體系。尋找乘客出行便利、企業正常運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了解乘客的出行OD
提升乘客的滿意度要從便捷上下功夫
l 體現在公交站點的設置上,不一定機械的按照間隔500米來設置,以人為本減少乘客最后一公里步行距離來設置站點;
便民站點的設立
l 體現在直達性+可達性上,上下班、上學放學快速直達和出門辦事、探親訪友、購物旅游換乘可達相結合;
l 體現在高峰期車內不擁擠讓乘客乘車有尊嚴;
l 體現在公交線路和到站時間好查詢上,讓乘客敢坐公交、會坐公交。
實時公交,上下車提醒,線路規劃及站點信息,方便乘客出行
(圖例來自車來了app)
還要從快速上下功夫,地鐵上座率之所以高,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快!不堵車乘客出行在時間上是有保障的可預期的,所以地面公交要爭取更多的公交專用道,同時根據大數據乘客出行OD分析,開行大站快車等來縮小乘客乘車出行時間,穩定公交客戶群。
當前,全國大多數公交還是線性直達的公交營運模式,不像地鐵是網狀的客運服務體系,以武漢為例11條地鐵線每天運送近400萬人,全市32個換乘站點,每100個乘客中就有58個乘客通過一次或二次換乘到達目的地的。提高公交的便利性就是要以核心公交線路或公交走廊為基礎,構建地面的公交地鐵網“微地鐵”,將乘客“一網打進”。
六盤水1路微地鐵網絡示意圖
5、未來對公交數字化發展有何展望或期許?
丁濤:未來公交數字化的發展一點要堅持建立在以人出行為本的基礎之上的發展,隨著數據采集層硬件設施的技術進步和升級迭代,出行數據越來越精準,出行需求越來越清晰,智慧出行服務方式也會越來越精細,精準營運、精細管理、精致服務一定會成為公交主旋律。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