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電池展獲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發表演講。
以下為演講摘要:
一、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意義重大: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已成為全球共識。
目前整個氫能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美國、日本、韓國及加拿大等都在加快引導和推動本國氫能產業發展。
在本次峰會上,葉盛基針對我國開展氫燃料汽車產業化發展情況作了詳盡介紹。2024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前沿新興氫能產業發展;早在2021至2035的整個氫能的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的發展氫能及氫能產業,作為國家戰略來加以推動;結合“雙碳”目標的實施,氫能產業化推動在計劃和行動方案上得到了有效的推進。
二、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規模逐年增長,雖說整體的體量較小,但發展速度不慢,在進步、在推動。當前整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從上游到終端,從整車、部件系統,到相關的服務支撐,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初步的體系,這為今后大規模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行業積極開展相關調研和專項課題研究:通過系統梳理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情況,全面識別發展問題和挑戰,研擬解決問題方案,提出相關政策和發展建議,形成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報告,為政府主管部門、行業企業戰略決策提供參考依據,意義和作用重大。當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組織產業鏈供應鏈相關骨干單位,積極推進有關專題研究工作,并將基于廣泛調研和深度分析,從產業戰略高度和推進產業化發展的視角,形成系統、客觀的調研報告和專題研究成果,助推氫燃料汽車產業化健康、快速發展。
四、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問題與挑戰:當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發展面臨重重困難和挑戰:
第一,氫能產業鏈整體成本偏高,整車購置成本遠高于同級別車型。可再生能源制氫和大規模儲運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致使氫氣制備和儲運成本較高。可再生能源制氫空間分布上存在不均衡,長距離輸送能源效率低、能耗損失大。
第二,綠氫大規模制備技術有亟需進一步突破。生產成本高、缺少專用基礎設施、制取過程中能量損失嚴重。綠氫制備主要依賴于堿性電解水技術和質子交換膜電解水技術,廣泛工業化應用還需國家支持和進一步帶動。
第三,部分關鍵零部件存在卡脖子技術瓶頸,氫燃料電池系統部分核心零部件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依靠進口、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產業發展總體處于跟進發展狀態。
第四,加氫站規劃、審批標準要求等仍有待提升。加氫站規劃審批目前存在流程不規范、不統一,加氫站核心技術沒有實現突破,關鍵設備仍然依賴進口。
第五,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產業化規模小、亟待提升。當前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仍以商用車為主,國外氫燃料電池汽車高度集中在乘用車領域,從長期戰略考慮,在先期選擇商用車為示范應用重點的同時,應盡早布局乘用車發展,商乘并舉。
五、發展氫能燃料電池的幾點思考:
第一,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氫能源汽車產業具有很強的產業帶動性,產業鏈涉及能源、交通、材料、機械、電子等眾多行業。
第二,加快布局氫能和氫燃料電池要搶抓產業發展機遇,要進一步明確氫能供給方式和渠道,構筑多元的氫能供給體系,使多元的氫能得到有效應用,推動整個產業化的進程。
第三,通過多元的技術路徑來促進氫能產業化的體系建設。通過可再生能源(風能、光伏、水電)、谷電電解水和核能制氫等手段,打通氫運輸路徑,解決氫源和產業分布不匹配的問題,為氫能源汽車在遠距離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推廣提供保障。
第四,加快和加強有關產業技術供給能力的建設,在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上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加強企業產業技術供給能力,發揮政府資源引導,促進企業增強研發,推進產學研公共研發平臺布局。
第五,適度超前布局和建設氫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積極創新終端用氫模式,探索制氫加氫一體化,液氫、油氫合建等多形式加氫站建設運營模式,逐步降低基礎設施建設和用氫成本。
綜上,我們需要政策強力的支持和引領,產業鏈供應鏈相關方協同推進,不斷探索多元化推廣應用創新模式,積極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快速發展。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展位預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